绩效审计应关注行政成本分析
高峰(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我国最早开展绩效审计的是深圳,早在2001年6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中就有“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应当根据效率、效益、效能、环境和成本,采取纵向和横向的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比较分析,并作出审计判断”。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成本是绩效审计“五要素”之一。由于率先试点财政绩效审计的多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发展良好的地区。这些先行的审计机关,为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开展财政绩效审计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发挥了示范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近年来,各地审计部门相继开展了行政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对行政部门资源投入情况、资源耗费情况、产出效益情况、内部控制管理等进行了绩效审计方面的有效探索。通过对以往审计工作的总结发现:部门行政成本分析与研究,有利于实现揭露问题与解决问题并举的目标,是部门预算绩效审计中的重要环节。
    一、 部门行政成本分析的重要意义
    一是便于审计具体操作。在绩效审计中,往往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审计的难点。然而行政成本的分析建立在被审单位成本支出数字的基础上,通过横向、纵向等数据之间的分析比较,评价指标客观、准确,不仅可以直观的反应被审单位行政成本运营的结构和内容,又可以直接降低审计的风险,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是符合审计职能的需求。审计关注部门行政成本的分析就是将预算经费开支的合理性与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挂钩,既要考核产出,也要分析投入,从而真正做到政府工作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目的,树立良好的政府公众形象,打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
    三是切合社会视角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机关行政的运行成本随之高涨,加之部分机关单位内控管理的薄弱和一些不良作风的影响,财政支出不均衡或是财政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的费用规模日益增长,在行政成本中,不乏存在铺张浪费或损失国有资产,行政成本与工作绩效严重背离等现象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行政成本在财政支出中的压减难度加大,机关单位的行政成本既有显性压力,又有潜存压力。
    二、部门行政成本分析应围绕三个“关注”
    1、关注部门行政成本预算编制
    审计人员在详细了解被审单位的职能范围的基础上,以绩效审计的理念关注预算编制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在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支出。审查预算编制计划是否和本单位的事业发展需求合理编制,有无预算编制分配不均、约束不强等影响绩效的情况。
    2、关注行政成本的结构分析
    一是加强行政成本的构成分析。将各明细行政成本占总成本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汽车费、会议费、招待费、各项奖金补贴等增减变化情况及人均情况。分析相关支出的合法性,查看是否有违反财政规定的支出扩大支出范围;分析相关支出的合理性,查看被审单位是否本着经济节约的理念合理支出,有无严重损失浪费现象;分析相关支出的效益性,查看被审单位相关支出是否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是加强纵向、横向分析。将被审单位的行政成本进行各年度间的纵向分析,观查行政成本的变化趋势,对异常现象进一步剖析原因,找出问题;对同类部门单位进行横向分析,通过图表直观分析各单位行政成本的构成,对差异较大的现象,进一步深入分析。
    3、关注行政成本的预算执行情况
      在年度财政经费的分配中将各部门财政经费通过项目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挂起钩来,通过这些指标结合费用开支的实际完成情况对政府工作进行相对准确和合理的分析。分析预算执行完成率,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情况按科目进行比较,分析出各收支科目完成预算情况百分比;分析预算追加、调整金额占年初预算总金额的比率,分析预算编制不到位、约束力不强,执行不到位等影响预算执行效率的情况。(高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