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进计算机审计现状和发展的几点思考
叶智军 邓淼(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审计局 深圳市龙岗区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1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推进计算机审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快政府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必须认清楚政府计算机审计的现状,规范计算机审计程序和法规、加强审计软件开发和研究,努力改变政府审计人员的观念、加快政府审计队伍的技能转型和素质提升,使信息技术真正在促进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政府  计算机审计  现状  发展

    一、政府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必然性
    开展计算机审计,能够让政府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快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 ,使审计信息更加及时,让审计真正成为高层次的监督,促使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
    (一)计算机审计是会计电算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会计软件的推广应用标志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它表明会计电算化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利用计算机审查电算化会计信息内容,已经成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政府审计人员不懂得计算机,不了解电算化系统 ,很难有效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二)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选择
    首先,运用计算机的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了传统审计方法,丰富了审计手段,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其次,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并且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再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把审计信息汇集起来,及时地进行分析和上报,不仅增强了审计系统信息的反馈能力,还能完整地把握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政府审计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效信息平台。
    (三)计算机审计促进了审计执法行为规范化
    计算机审计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促进了审计管理规范化,上级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审计软件科学分工,下级审计机关也可以利用软件的各项特定功能规范有序地进行审计管理工作。其次,保证了审计作业规范化,把审计指南纳入计算机审计系统,利用软件提供的导向作用,审计人员能够迅速地编制规范的审计程序。再次,促进审计文档规范化,利用计算机系统将常用的审计文书制成标准化的模板,形成审计文书模板库,保证了全部审计文档标准一致。
    (四)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审计可以使我们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各级领导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在不影响具体审计人员操作的基础上,对其工作实行适时监控。同时,上机操作日志,则记录下了审计人员的作业痕迹,有利于审计责任的跟踪检查,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
    二、政府推进计算机审计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政府审计人员结构,阻碍计算机审计的推进。
    1、审计人员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与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冲突。政府审计人员的主导力量是一批具有丰富审计工作经验和较高专业技能的审计人员,其能力都是在传统的审计过程中所积累的,审计理念和工作模式已经相当固定,一旦离开了传统的审计环境,其专业技能的实践将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客观环境造成了老一辈的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的态度。
    2、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冲突。政府审计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的是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推进计算机审计,最重要的一点是审计人员应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但是,一方面是老一辈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是客观原因造成计算机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很难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审计;另一方面是年轻的审计人员,不仅缺乏审计经验,而且只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无法独立的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
    (二)审计软件与会计软件不匹配,妨碍计算机审计的推进。
    为了推进政府计算机审计,政府启动了金审工程,较好的解决了政府通用审计软件问题,但是,金审软件仍然存在不足。一是数据转换问题,由于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政府会计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版本也很独立,而金审软件的更新速度相对滞后,造成软件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转换无法进行,直接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实践。二是数据采集问题,一些政府单位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往往限制下属部门或单位的数据备份权限,甚至不允许下属部门或单位拥有独立的数据备份通道,这给审计部门的数据采集带来了极大不便。还有个别政府单位为了方便数据统计,采用所有单位所有年度的一次性数据备份,金审软件无法从这种数据库备份中筛选到所需的数据,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员通过专业的数据库软件进行操作,导致现场审计人员无法独立完成数据采集,从而妨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实施。
    (三)计算机审计风险加大,影响计算机审计的推进。
    目前的计算机审计所具有的特点,加大了审计风险。一是审计可视线索隐蔽化,导致审计难度加大。在计算机审计环境下,会计信息都存储在计算机中,会计信息存储的隐蔽性导致信息取得的复杂性,而审计的切入点更多的是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导致检查难度增大。二是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扩大,审计环境更为复杂。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手工审计环境的内容,还包括对会计软件运行的评估和审核及对程序中安全控制措施的审查等,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审计软件本身可能存在的设计制作风险、软件升级不及时带来的检查风险、软件数据丢失或被盗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能导致审计计算失准、分析偏差,增加了重大错报风险。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政府计算机审计发展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计算机辅助审计(CAATS),即信息技术加资产负债表审计,也称为利用计算机审计,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和审计管理活动中,以计算机为工具,来执行和完成某项审计程序和任务。其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指利用常规软件中的一些功能,帮助审计人员计算、复核、分析审计数据;第二个层次是指利用专门的辅助审计软件进行项目审计,协助审计人员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这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主流。
    由于政府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暂时无法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需要,加上计算机审计的软件仍不够完善,现阶段的政府审计处于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CAATS)的第二层次,正在利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帮助审计人员进行项目审计。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利用经验进行审计工作仍占主导地位,手工审计的方式仍必不可少,手工审计必须与计算机审计并存,相辅相成,这是计算机审计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三、政府推进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几点思考
    信息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理念和行为,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针对政府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加强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同时审计部门的审计方式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政府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必须提高。
    (一)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规范计算机审计程序。
    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审计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计算机审计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计算机审计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1996年出台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已显不足,政府需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规范计算机审计的审计法规适时地进行修订,以此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制定具体法规时应侧重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同时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得到了规范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计算机审计风险。
    (二)进一步转变审计人员观念,全面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政府推进计算机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让审计人员充分意识到掌握计算机审计知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到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政府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审计人员若还想凭借传统的审计方法工作,将难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必须全面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对年轻的政府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学习,不断更新审计知识结构,并且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以应用导向,提高培训实效。二是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出色地完成计算机审计任务。三是加强对政府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
    (三)进一步加强审计软件开发和研究,提高审计软件的通用性。
    1、积极开发高质量的通用审计软件,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政府缺乏高质量的通用审计软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政府部门使用的审计软件更新升级滞后于会计软件;二是政府投入到金审软件的后续资金有限,金审软件的后续管理动力不足;三是专业审计软件市场容量狭窄,不具竞争力。因此,解决审计软件的通用性问题,一是靠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金审软件的研究,不断地完善金审软件;二是政府要重点发展专业审计软件市场,扶持一批审计软件开发公司,专门从事审计软件的开发与营销,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审计软件推向市场。
    2、积极解决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标准化问题。由于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不统一,不仅可能导致计算机审计发生错误,最重要的是妨碍了计算机审计的迅速发展。软件接口不标准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各级政府未使用统一会计软件,甚至出现一个部门同时使用几种会计软件的现象;二是各部门与审计部门沟通不足,各部门在使用或自行开发会计软件前都未曾与审计部门沟通,导致审计软件与会计软件的冲突。解决数据接口标准化问题,一是各级政府应引导会计软件的使用,解决会计软件多样化的问题,降低数据转换的难度;二是审计部门应建立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机制,对其推荐使用或正在使用的会计软件的版本和采用的数据库备份形式提出相应意见,避免审计软件与会计软件的冲突,减低数据采集的难度。
    (四)要加快数据库建设,为推进计算机审计提供保证。
    计算机审计必须加快数据库建设,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首先,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快被审计单位资料、审计专家经验、财经审计法规等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同时,要为经济责任审计建立独立的被审计领导干部信息数据库,为干部考察任用提供依据。其次,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渠道和方式,不断完善、丰富数据库,为审计决策提供支持。再次,推广应用实效的审计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审计公文的规范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为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五)加大计算机审计考核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审计信息化只有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在审计实践中开花结果,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既是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根本目的,也是关键所在。审计人员作为操作者,其工作的积极性对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积极性,应做到几点:一是领导重视、同事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审计的工作氛围。二是要强化对计算机审计项目进行考核的力度,引入激励机制,对于计算机审计取得优异成绩的审计项目,要给予部门和审计人员表彰奖励。三是定期组织各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各单位内部,开展计算机审计情况交流学习,成果共享,尽快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叶智军  邓淼)

    参考文献
    [1] 陈伟 张金城  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汝焯等  计算机审计概念、框架与规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国家863计划审计署课题组 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