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的思考
马宏(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与资源环境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我国资源环境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虽然总体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这就为审计部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个新的形势下,厘清当前资源环境审计面临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加强质量控制,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部门必须尽快加以研究并采取措施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当前资源环境审计中质量控制面临的形势。
    一是资源环境审计涉及领域专业性极强。宏观而言,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石油、煤炭、电力等各种能源物质及水、土地、大气等各种外在环境,内容包括了资源开发、资源储备、环境容量、环境安全等各项资源环境的框架性规划;微观而言,资源环境审计涉及清洁能源技术、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交易等具体的资源环境业务领域。与以往财政财务、工程造价等与资金相关性较强的审计比较,资源环境审计领域无疑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对外部调查人员而言有极高的专业门槛。
    二是审计调查确定重点更加复杂。资源环境审计中,由于许多资源环保事项无法用资金进行量化,所以审计抽样无法再依据传统的资金金额来确定。为了控制审计风险,针对具体的资源环保事项,审计必须采取资源分布、耗能量、排放量、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能源安全、潜藏环境风险、专家意见等一项或几项指标相结合来综合确定审计重点。可见在资源环境审计中,专业领域的综合评估在确定重点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是审计调查综合性取证要求更高。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反映许多事项状态的不是财务数据,而是来源于大量的即时监测数据和不同专业领域的评估论证等。由此要求审计在取证中必须熟悉并应用大量不同专业的监测技术,获取各种论证评估的结论性材料,听取各领域的专家意见。综合这些数据、评估论证结果及专家意见,审计才能做出综合性结论。一旦审计中出现获取监测数据方法不符合专业规定或引用专家意见存在争议等问题,审计就将面临取证不足的风险。可见,资源环境审计的专业性,对综合取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审计质量控制创新主要措施。
    一是创新人力资源建设工作,打好质量控制的人力基础。专业的人才队伍是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基础,构建专业全面的人才队伍是确保资源环保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为了应对资源环保审计带来的挑战,审计部门必须内外兼修,内部加强能源、环保、工业、工程、地质、水利、法律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外部加强沟通协调,取得能源、环保、科技等专业领域权威部门、机构的协助,构建其一支可以为审计所用的专家队伍,强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性,为强化资源环保审计质量控制打下人力基础。
    二是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审计现场工作中加强外联内引,并实施独立专业取证。一方面,审计必须根据自身人力资源情况,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根据人员自身专业及以往审计业务领域分配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必须对审计事项的专业程度逐个进行评估,确定需要借助哪些专业部门、机构或外部专家的帮助。由于资源环保审计专业切换比较大,在组织实施中还要注意对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根据专业变换更换外部专家和审计人员。此外,在现场时,凡是有专家参与的调查事项,专家应当针对所调查事项独立编制专业问题的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从专业角度阐述调查取证的方法、选取的数据、认定结论等内容。
    三是创新业务流程模式,加强专业评审。根据资源环境审计的特点,应当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引入专业评估。具体来讲应该组成由审计人员及专业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的对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和报告中的专业问题进行专业复核,计划阶段测重于工作方案内涉及专业领域的目标、内容、范围等进行评估;实施阶段侧重于对实施方案涉及专业领域内容的步骤、方法、风险控制、人员构成等进行具体论证;报告阶段侧重于对报告涉及专业领域内容的数据、结论等展开复核。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均应当出具专业委员会评估报告,阐明对相关专业问题的观点,审计组应当就专业委员会评估报告进行说明。上述流程应当成为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质量控制环节。
    四是创新专业技术应用,加强专业技术论证。目前各专业部门、机构都拥有一套比较完整、权威的技术方法,是求证专业问题的最权威途径。在审计中,对经过专家论证需要应用某种技术方法进行验证的问题,必须严格按照科学、专业的程序及方法进行求证。此外,审计应当充分了解调查某类专业问题的各项专业技术方法,结合审计调查目标选择最优的专业技术方法,在专业部门、机构的配合下实施专业技术方法,得出专业结论,并就专业结论取得专业部门、机构的认定。(马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