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做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付 丽(辽宁省辽源市龙山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神圣职责,是审计机关依据法律和法规,对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的审计监督,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公共预算管理框架的建立,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创新和发展预算执行审计思路,探索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和方法,一直是我们这些年来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预算执行审计必须体现宏观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要求。温家宝总理也再一次强调了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要加强预算执行审计,使各级财政预算更加公开透明。
    这些讲话精神为我们创新和发展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运用科学理念 统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众所周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自《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15年不平凡的道路,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财政资金安全、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创新和发展预算执行审计,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如何提高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和促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转移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何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统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如何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继续在查错纠弊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把握总体,从制度层面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效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了推进审计工作创新,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科学的审计理念是实现审计工作转型的基本前提。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科学性,二是发展性。审计的科学性是指审计创新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审计本身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的发展性是指审计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审计理念,科学认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借以实现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就是认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规律性,不断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审计实践的审计理念,进一步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预算执行审计内在发展的规律需要。
    二、增强宏观意识 以预算执行审计引领审计工作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对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来源、管理、使用的全面审查和评价,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是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它在审计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也是审计机关最根本性、首要性的监督内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要牢固树立“大财政”的审计理念,增强宏观意识,发挥协同作战精神,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在做法上就是要树立 “一盘棋”的思想,举全局之力,投入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当中,这样,才能实现审计的整体目标。首先从强化计划项目管理、突出财政审计重要地位入手,彻底打破了各科(股)室审计管辖的范围,做到审计项目统一组织管理,大型项目调配优势力量集中行动,在审计工作中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上下联动,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一线审计,审计中要十分注重以下四个结合和一个共享的原则:一是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合理性、预算的合规性、收支 “两条线” 的执行到位性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结转的合法性。二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对《预算法》的执行力、乡镇(部门)财政决算的真实性、财政纪律执行的合规性(含主管的下属单位);三是财政收支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的流程,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项目发挥作用的绩效性;四是主管单位财政资金流向与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分配执行的原则性,下属单位财政决算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资源共享原则:主要是通过审计项目、审计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方法、审计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以及收集、统计、汇总和分析建立基本资料库,通过对这些基本资料库的维护,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供基础资料,业务科(股)室间应主动加强沟通,增强积极配合的主动性,树立大局意识,提升打歼灭战、打硬仗的能力,突出预算执行审计的地位,确保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调整工作思路 突出预算执行审计重点
    由于财政职能的变化,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支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财政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要突出重点,围绕财税体制改革任务,监督财政管理规范有效,要从管理的本质出发,从制度、体制、法制、机制上入手,来揭示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全貌。改变过去审计问题单一、不完整,深度不够,理性研究和分析层次低,宏观作用薄弱的问题,从财政本质和改革发展上研究财政问题。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发挥财政审计宏观监督管理的作用。  首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应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预算是以部门预算为基础,财政预算的执行是通过部门预算的执行来完成,细化部门预算,也丰富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新要求,部门预算的编制不仅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而且经批准的部门预算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及部门决算审计的主要依据。因此,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应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组成部门。
    其次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应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就是要将中央和省财政集中的财力,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和促进贫困、落后的下级财政经济的发展,使下级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均等化目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资金成为政府财政支出主要来源之一。随着近几年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转移支付的范围和资金额在不断扩大,涉及农业、交通、教育、社保、就业等诸多方面。专项补助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一方面项目过细,管理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理体现国家政策意图;另一方面是部分专项拨款分配方法随意性很大,因此对专项审计补助资金的审计是重中之重,必须加大对每一笔转移支付资金的跟踪及追审力度。要审查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和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审计转移支付的依据、支付的合理性以及支付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还要审查财政体制的运行结果是否正常、合理。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要把握以下环节:一是要摸清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种类,促进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二是延伸审计项目支出的去向,促进项目设置的科学化;三是检查专项资金分配的依据,促进资金分配的合理化;四是测试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制度,促进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五是检查资金使用的效益情况,促进资金使用的合规化。
    四、超前细致谋划 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率
    在整体把握审计工作的基础上,适当处理审计环节的比重,突出重点环节,弱化次要环节,优化审计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要超前工作,细致谋划,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好审前准备,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打好基础。要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精品审计项目必须搞好审前调查,它是制定方案的关键。一是针对预算执行定期审计以及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政策性比较强的特点,审计小组审前应集中对有关法规制度组织深入学习、研究,减少障碍,提高审计效果和质量、效率。二是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可以灵活采取集中座谈和分科室座谈的方式,提高沟通和交流质量。三是对审前所掌握信息资源的进行 综合分析,进一步理顺审计工作的思路、方法、重点和步骤。
    (2)抓好审计延伸,突出审计质量。一是合理确定审计延伸对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要制定详细规划,适当参考年度工作计划和资金性质、资金总量大小选择需要延伸的被审计单位。二是在对审计资金安全性评价的同时,加强效益性评价和跟踪审计力度。目前延伸审计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对隐蔽工程施工情况掌握,对于项目效果缺乏对比资料,效益性评价深度和广度不够。三是延伸审计应彻底,了解资金是否达到了最终使用的部门或单位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确保审计达到既定目标。四是进一步提高延伸审计质量。延伸审计工作要加强综合分析,对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共性问题,提出需要从制定建设入手加强重点环节控制的建设性意见,要对掌握的信息进行纵横分析比对。通过延伸审计,促进其内部管理及项目管理。
    (3)加强后期整理,提高成果利用。审计项目的后期整理相当重要,通过审计项目的后期整理,一是可以查缺补漏,完善审计证据和工作;二是加强综合分析,提出新的线索和疑点,提升审计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审计信息点的提炼,加强审计调研,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四是促进两个报告更加完善,为党委、政府把握经济运行和财政管理状况制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保证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成果的运用。 ( 付 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