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共财政体系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应对策略
张盛浩(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固定资产投资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使政府资源向市场公共产品和服务倾斜,这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适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将投资审计与财政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做好投资预算的审计,保障财政大格局下一体化审计的实施
    公共财政体系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需要围绕财政审计一体化,推进公共行政管理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预算的分配秩序,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使投资审计的重点和审计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审计重点将是建设主管部门上报的部门预算和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建设性预算,审计不能只停留在检查建设单位的财务账目上,更应关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的分配和审批方面,看其建设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财政性建设资金、资金分配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违规违纪问题。
    在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内做好投资预算审计,有利于从源头上把握国家建设项目,使建设项目的审计更具有针对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综合效能,并且能够了解各级政府执行国家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政策的基本情况,从更深层次上发现投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建议及措施,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跃上新台阶。
    二、以公共工程为主,在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逐步向效益性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转变
    公共财政强调的是“公共性”,其资金投向是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的。因此,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内,政府投资的重心是公共领域的投资项目,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及国债投资项目;各级财政预算外资金及各类专项资金、附加投资项目;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各项国内借款及国外借款投资项目;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特许经营权项目;享受政府土地出让和市政配套减、免、缓等优惠政策项目;政府采购项目以及接受社会捐赠、进行有奖募捐等形式投资的公益性项目。
    公共财政体系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对国家建设项目预(概)算情况和决算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但因为财政支出将逐步从经营性项目向非经营性项目转变,社会公众与政府也更加关心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效果,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应在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向效益性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转变,其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决策和政策执行效果审计,重点检查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情况,项目贯彻落实国家投资政策情况,执行政策效果情况等,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以便完善决策。二是项目建设管理审计,重点检查建设程序规范情况、招投标情况、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情况、损失浪费情况等,审计及时发现影响效益的原因,提出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投资效益的建议。三是项目决算审计,重点查处施工单位报送工程结算时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提高取费标准、多计材料价差等问题,为财政节约建设投资资金。四是开展建设项目法人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终身制,重点检查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严重损失浪费情况,以落实项目法人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规范项目法人行为,避免由于人为失误给项目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浪费。
    通过对公共工程中国有建设项目的审计,促进政府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以过程审计为主,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
    公共财政的建立不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金流程的重整,更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要关注项目投资论证、立项、设计、招投标、监理、隐蔽工程签证和工程决算等环节,对立项论证、工程设计与预算、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等重要事项进行审计,更要监督项目的决策、预算安排、建设资金的分配、拨付等环节,把审计关口前移,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跟踪审计。
    实行建设项目过程跟踪审计是公共财政体系下创新投资审计的有效方式,能够通过关口前移,发现问题苗头,及时予以制止,尽可能地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大的损失浪费发生。另外跟踪审计能够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控的建立完善和审计监督,减少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从而促进项目投资效益的提高。
    只有将投资审计与财政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审计反应的问题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刻,才能更加有利于问题的纠正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更好地发挥投资审计的作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张盛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