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当前审计创新的认识与思考——读《沙因组织心理学》启示
陈宏伟(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些年,地方审计机关对审计创新的研究和尝试未曾间断,在效益审计、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审计方式和方法上都有所突破。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也存在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困惑,对于审计创新的理解与把握缺少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笔者借鉴沙因对创造性的定义与分类,从管理学角度对审计创新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沙因,世界上百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沙因组织心理学》关于创造性有着这样的叙述:管理者可以把他的精力集中在创造新产品和服务上,这种创造性称为内容创新;也可以开发出一种为了完成任务的新方式,从而使组织运转地更有效、更具适应力,这种创造性称为职责创新。书中举例说明,一个教授可以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即内容创新),或发明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有效(即职责创新)。
    创新是审计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根据沙因的观点不难看出:地方审计机关当前大力推行的一些审计创新举措,更偏重于内容创新。例如,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效益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向县(区)书记和村级、社区负责人延伸等,都是在内容创新方面对审计工作进行的开发和推动。同时,也推出一些职责创新,但执行中不够成功。例如,编写审计日记制度不仅没有令审计人员涤清责任和规避风险,反而增加了审计工作量,事后补记日记的现象经常发生;计算机辅助审计由于受到被审计单位环境和审计人员应用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执行效果尚未达到预期;部门决算审计审签制度一直没有完全有效实现等等。不能忽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成功的职责创新经验。例如,安徽淮南市审计局实行的审计业务科室之间审计对象的交叉互换,有利于审计发现和揭示出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每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都结合安排一项部门专项资金或业务的审计调查以丰富报告内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必须经过经责局和财金科审核把关以提高报告质量;《淮南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对审计认证制度作出有益尝试,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接受审计机关审计以及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作为建设项目竣工后财务结算和国有资产移交的依据。
    基于以上的总结和分析,将沙因有关创造性的观点引入到审计领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在推动审计创新时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逐步完善内容创新,把已经开展的审计创新工作精细化。现阶段,审计机关在内容创新方面的举措,如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效益审计、环境审计、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审计等概念性问题已经提出很多,涉及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重要环节。同时,省级以下审计部门一直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审计任务与人员供给的比例严重失衡。因此,本文认为针对内容创新,审计机关应量力而行、有所节制,将工作重点放在完善上,把已经开展的审计创新工作精细化。
    二是重点强调职责创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内部协调机制。本文认为,集中精力开发和推进职责创新应该成为审计机关当前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上,应进一步优化现行的行政型审计管理体制,解决好审计独立性问题;大力加强审计认证制度建设,在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部门决算审计中不断确立和完善审计审签的权责和职能。另一方面在内部协调上,应不断推行科学的审计工作方式和组织形式,可以选择在审计计划、项目管理、报告复核、经验共享等关键点进行制度设计,以此促进审计机关内部运行的规范和高效,进一步提高审计执行力和工作质量。(作者:陈宏伟 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