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搞好特派办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陈磊(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4日】
字号:【大】 【中】 【小】
    特派办作为审计署的派出机构,是代表审计署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和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直接承担者之一,可以说是审计署的“野战部队”。作为“野战部队”,实践经验丰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要搞好审计工作,这还不够,还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并通过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研究,容易陷入经验主义,影响和阻碍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研究对于特派办的发展、对于审计职责履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特派办这种实务部门应该如何开展理论研究,如何才能将理论研究搞好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3方面的内容。
    一、纠正认识误区、克服畏难情绪
    (一)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只有一步之遥。
    一说到搞理论,人们马上就会将其与“复杂”、“高深”等字眼联系起来,似乎只有那些用晦涩难懂的语言、以深奥的数学公式显现的才是理论。由此将理论研究与高学历、高文凭联系,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
    关于什么是理论我们先来看个简单的例子,班上有50名重庆籍的同学,我们跟其中的49个交谈,发现49人都会说重庆话,因此得出结论,凡是重庆籍的人都会说重庆话,这叫抽象或概括。如果我们跟50名重庆籍的同学都谈过话,得出同样的结论,这只能叫做描述。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在于抽象包括着对未经观察的东西的断言。而“所谓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 换句话说,理论不过是带有推论性质的概括。这么一说,理论就简单了,即理论可以看作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对未经历事物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我们对理论认识到这种程度就够了,这并不是说理论的定义就这么简单,而是对于实务部门的同志搞理论研究,并不需要像做基础研究的那样纠缠于复杂的概念、高深的数学、晦涩的哲学,知道总结实践、提升经验、运用既有的理论做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并能经得起新的实践检验就是理论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这样来看理论,理论研究就不再神秘,也是人人可以参与和胜任的了。
    (二)理论创新并不神秘。
    理论研究的关键是要有创新,一听说理论创新可能又会犯难。究竟什么是理论创新呢?我的理解是,理论创新有两类,一类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这种重大理论创新非鸿儒大哲无以成就,也不是实务部门开展理论研究的重点。另一类则是既有理论与当前实践的创新性结合,并根据实践改造或者改良既有理论形成的理论成果,这种理论创新是我们经常遇到,也力所能及的。
    如此看来,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并不是少数人的事,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做的。经济学家周其仁在改革三十年感言中谈到, “无论有多大的问题和困难,基层总有一些解决的办法,总有一些自发的对付困难的努力。这点不会改变,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首先总有人吃了苦头,或者让人不满意,所以总有人试图去应对,尝试解决一下。真正有挑战性的,是这些分散的、自发的、零碎的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汇聚起来,集中成为政策和制度”。同样我们这些在特派办从事实际审计业务的同志,在工作中不断遇到问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理论研究素材并不缺乏。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只是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抽象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二、找准切入点、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一)围绕一条主线,抓住7个切入点。
    做理论研究首要的是选好题,找准切入点。我的感受是做理论研究应该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这条主线,从工作重点、社会热点和焦点、审计难点、审计发现的盲点、弱点和亮点入手,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审计工作、完善机制、体制和制度为目标,去选题和切入理论研究。这样的选题和切入,一方面紧跟时代主题,因而有用,更重要的是这些选题和我们的审计工作联系紧密,我们有感性认识,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只要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很容易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
    (二)掌握正确的理论研究方法。
    对于特派办这种实务部门搞理论研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经验到理论,无外乎经过梳理、归纳、总结、抽象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稍微有些经验的审计人员在企业审计时,都会将资产重组、企业改制、对外投资等作为审计重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过去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表明,这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如果我们再抽象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些理论成果,比如审计应该将高风险领域作为审计的重点等。2008年,我在对2004年至2006年参加的审计项目经验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违法动机、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异常现象入手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观点,这些实际上就是基于经验的理论研究。后来参加审计准则修订,研究各国的审计准则时发现,国际审计准则关于舞弊检查的准则对此早有总结,准则将舞弊检查考虑的因素归纳为舞弊动机、舞弊机会和对舞弊的态度,与我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而且更加全面。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我们通过经验的梳理、归纳、总结和抽象进行理论研究的确可行;二是理论研究必须大量掌握资料,否则将带来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三、打好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一)提高理论素养,避免重复劳动。
    一方面,正确的思维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人认识事物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任何人对事物的认识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一定理论的影响。搞理论研究也不例外,个人的理论素养对于人的思维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加强自身知识积累,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是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全面准确的文献研究,是避免重复劳动的关键。任何研究都不会是完全从头做起,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与进步。所以,做理论研究必须充分了解研究现状,搞清楚别人做了什么,做到何种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吸收、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提高。站在前人的肩上前进一小步,远胜于重复前人的工作。
    (二)事事关心、处处留意、实践出真知。
    关于如何开展理论研究可以说出一大堆理论,但最终还是要落到选题、谋篇布局、整理归纳论据、提炼观点、形成研究成果上。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在工作上处处留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增强问题的敏感性,及时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多写、多实践、多修改,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研究水平、培养研究兴趣,并在研究中体会研究的乐趣。总之,搞好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是多实践,不怕做不好,只怕不去做,只要能够坚持,最终都能有所收获。(作者:陈磊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