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审计内容与方法初探
杜颖卓(江苏省昆山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2日】
【来源:杜颖卓(江苏省昆山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企业转改制工作的全面实施,我市国有企业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制造领域,国有资本基本退出,民营及外资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也呈现国退民进的局面。与此同时,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而相继组建了一批国有控股公司,这些公司的经营业务包括:投资、融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作为城市公共事业出资者的身份对相关企业进行管理。
    一、审计对象
    随着国有资本结构的战略调整,我们的审计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性企业,包括一般竞争性行业和公共事业或基础行业。前者目前所占比重已很低,且仍有下降趋势;后者则包括水电气公共交通、市政建设等,目前以国有资本为主。另一类是非经营性企业,主要为国有资本全资公司,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宏观性,业务以投、融资为主,鉴于它们在全市国有资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此类国有企业作为审计对象,对审计内容及方法做一探讨。
    二、国有企业审计内容
    (一)财务基本面的审计
        财务基本面的审计包括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方面的总体审计,主要目标是掌握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也是审计的最基本目标。
    1.对企业资产方面的审计。资产审计的重点是应收款项、各类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内容。对于国有资本投入形成的各项资产,应与政府有关批文核对,核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并重点关注其用途;加强对销货款的审计,防止呆坏账;针对少数企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加大对实物资产审计的力度。
        2.对企业负债方面的审计。首先应将主要重点放在应付账款及预付账款上,通过对有关单位相互核对,查明是否是真正的负债。其次,审核融资形成的长短期借款或其他债务,并与有关合同,文件核对,重点关注还款来源,评价其偿债能力。最后,还要关注有无担保或诉讼形成的或有负债及其他潜在损失。
        3.对企业损益方面的审计。主要审核损益计算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在审计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重点审查企业各项收入是否据实及时入账,有无隐匿截留收入等,是否乱摊成本费用或人为调节成本费用,造成虚盈或虚亏等问题。特别是各项租赁、转让收入是否依照合同及时足额确认,相关税金是否及时足额计缴。
    通过以上对财务基本面的审计,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企业至审计日净资产状况及其构成,即企业有多少“家底”;
    2.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并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长短期偿债能力作出评价;
    3.企业收入构成及比重,重点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4.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违规事项或不规范的财务处理。
    (二)重点内容的审计
    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内容的不断深化,审计不能仅仅拘泥于财政财务核算流程的框架内,而要向业务流程、制度执行审计和决策管理审计转变,因此审计要以制度健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责任明确化为基准点,打破“就账看账”的传统做法,向管理、制度追踪问效。
    1.企业内部控制情况。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措施及程序。内部控制涉及到一个单位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购销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等各个方面,鉴于我们审计对象的特点,本文重点关注企业治理结构,授权审批程序,会计控制,风险控制等内容。
    主要思路:一是了解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存在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关注企业从上而下对企业制度和规则的遵循程度,防止管理决策中的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二是关注授权审批程序,对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和非常规性交易事项(比如,重大的投资决策、筹资行为、资本支出、股票或债券发行等)的授权状况。三是关注企业的财务制度,会计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会计人员职务分离和岗位责任制。四是了解企业是否在重要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尤其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等是否予以充分估计。
    主要做法:一是充分了解企业组织体系和管理架构,企业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是否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是否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其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推行高层领导职位不相容制度,杜绝高层人员交叉任职;查看企业章程、董事会会议记录,企业经营会议纪要等了解企业各层是否各司其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经集体讨论,是否上报董事会批准或经股东会议审议。二是关注企业业务流程,是否层层授权,且每一层在办理经济业务时的权限、条件和有关责任是否明文规定并严格执行,防止下级人员越权办理导致重大事项不上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三是查看企业财务制度,关注在制度层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重大经济业务是否经财务审核监督;财务收支是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审核财务支出有无虚报冒领,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等问题。四是关注风险预警与识别机制,查看风险评估、分析报告,重点关注企业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判断负债水平是否适当及偿债能力是否有保障;无论是债权股权投资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是否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是否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是否制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信用授权标准,规定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时跟踪;是否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讼。
    2.长期投资及收益情况
    对外长期投资在本市几大国有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投资领域涉及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风险投资、创业担保、高新技术产业等,其收益情况与国有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我们的审计思路如下:一是关注企业投资决策形成机制,在提议、论证、批准、资金筹集和投入等各个环节上是否存在个别领导“拍脑门”决策的情况,防止投资决策在一开始就“做功课”不扎实,隐患重重;二是关注企业对外投资的日常管理、监督状况,如何对不同的被投资企业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对持续亏损企业有何应对措施;三是关注投资企业的损益情况,其账面盈亏是否真实准确,关注投资企业的分红政策,以及按照不同方法核算的投资收益的确认情况等,防止少确认或不确认收益来转移资产,多确认或提前确认后期收益来虚增效益。
    主要做法:一是审核投资策划书是否细致、完整,该投资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地方发展规划,是否有专家参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经集体讨论,是否依法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是否有财务部门从财务核算、企业整体资本结构、资金筹措、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论证,是否对年收益情况、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回收期进行预估,对潜在风险是否有足够认识并有应对措施。二是查看投资明细帐,分析投资资金到位情况;观察管理部门及人员是否专业,对被投资企业是否恰当分类并采取对应的投资管理办法;对全资或控股企业是否参与其重大经营决策,尤其是大额投资的高风险企业是否获得一定的财政支持、技术支持与政策支持,对此类企业的成长性与高风险性是否有充分的调研,防止向不具备发展前景的高风险企业投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检查是否定期提供对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情况分析报告,对追加投资资金是否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特别注意有无向亏损项目继续投资的情况。三是查看历年投资收益情况,可根据被投资企业损益情况计算出应确认收益数,分析其稳定性、一致性;了解企业对长期未分配利润的投资项目所作的原因分析及制定的措施,必要时可函证被投资企业或进行实地调查,注意核查是否有故意隐瞒、转移投资收入的情况。
    3.企业创造效益情况
    企业创造效益包括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经济效益主要指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社会领域的效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去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及产生的效益。经济效益一般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一些具体指标来衡量,但过多强调经济效益,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和利润刺激。通过大力推进社会效益审计,提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可以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督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得到调整,克服企业行为短期化和掠夺式经营。国有企业作为主导国家或地方发展命脉的经济实体,在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实现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协调一致。
    主要审计思路:分析企业性质,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对营利性企业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核并重,对非营利性企业则更偏重对其社会效益的考核;
    主要做法:在考核经济效益方面,一是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二是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三是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社会效益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综合考量:一是是否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并能使消费者满意;二是是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有效地帮助人民就业、创业;三是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并执行地方政策条例,在承担基础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家和地方实力或影响方面有哪些贡献。也可参照国资部门确定的指标,与企业达成情况做对比。
    三、国有企业审计的几点体会
    (一)审计前全面收集信息,制定恰当的审计方案
    开展审前调查时,注重全面收集与审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一是从国资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了解本市国有资产整体布局,了解被审单位职责,生产经营概况,考核指标等。二是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组织结构、控制制度(监管体系)、经济运营以及重大经营或投资决策执行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三是通过查阅以前的审计档案及其他资料,了解以前年度对该企业审计情况以及对问题的整改情况等,进一步确定本次审计重点。四是在此基础上,细化审计方案,明确分工,协调相关工作,做到控制审计质量于审计方案之中。
    (二)审计时注重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开展审计工作时,首先要改变以往“坐下来看账”的习惯做法,向管理、制度、决策等领域延伸审计触角。不仅审核财务数据,更要注重对非财务资料的审计,加强综合分析,挖掘审计深度。二是要从整体把握企业的运作模式,检查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及遵循情况,关注资产负债的来源和增减变化,掌握资产保值增值和管理运作情况,关注偿债能力和债务风险。三是要突出重点,对占比较大的资产、负债和损益项目作重点分析,对重大的经营事项追根究底。四是根据所属下级企业资产规模、产品以及效益对上级企业贡献度,选取部分下级企业进行调查,多层次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注重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充分利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采集转换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收集整理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根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间的联系,通过对关键字段的查询、筛选和审计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线索和疑点,提高工作效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