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教育的思考
杨春艳(审计署沈阳办)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
【来源:杨春艳(审计署沈阳办) 】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中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构建以专业胜任能力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与国家审计发展战略相衔接的培训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审计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培训的系统性和整体规划性不足。大多数的培训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审计事项或者某一方面的审计技能,对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能力素质方面关注的不够,缺乏年度或更长时间的系统培训方案。其次,培训资源缺乏。无论是业务能力培训还是道德素质培训,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并不多见,这就导致了培训深度不够,影响了参加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待深化。培训不能仅仅看重次数,更要注重质量。目前的培训对质量的评估不够,如何加强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深层次激励更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二、对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培训规划,提供良好的培训资源。

    做好培训首先必须制定目标明确的培训规划。我们应根据领导干部、业务骨干、普通审计人员等不同的培训对象,分门别类的制定目标明确的总体培训规划。要将审计事业的发展与审计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每年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修订和完善具体的培训方案,以保证不同群体都能够适时接受培训。

    搞好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培训教师的选拔也很重要。我们目前的培训教材往往是针对某一项新业务或者新技术,这种应急性的培训是需要的,但也是不够的。高质量的培训教材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体现审计业务特色,更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易为学员理解和接受。教材编写可以走署内专家与署外专家相结合的道路,对于已发生变化的制度应及时进行修订,使之与实际工作相适应。培训师资队伍的选择也很关键,并不是任何经验丰富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或大学教授都能胜任培训工作,培训师需要对理论和实际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通过组成培训团队的方法,集体谈论,形成合适的讲课方法和内容,做到时间紧凑、内容精炼。

    (二)选择多种培训形式,注重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方法应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并存。可以采用脱产、半脱产和业余时间的培训,或者采用理论学习、岗位实践的方式,或者通过远程授课、小组讨论的方式。培训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培训方法可以适应所有状况,培训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如果培训目的是传授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法,并结合学员自学进行指导,讲授过程中,要善于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启发学员思考。如果培训目的是为了训练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研究法就是首选的方法,也可以选用讨论法等。简单的说,寻求到调动学员积极参与的方法,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我们目前检测培训效果的方法主要是考试,以考试分数衡量培训效果的好坏。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时也与实际不符。要提高培训效果,达到学以致用,应该靠选择适宜的培训方法,努力营造适宜的接受环境来实现。培训内容要简洁明了,培训方法要生动活泼、入耳入心。如果培训能够使参与者感到有启发、有提高、有收获,这个培训就成功了。

    (三)积极开展审计文化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文化本身包括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审计机关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它对外能树立审计机关良好形象,对内能增强审计人员的凝聚力。因此,对新审计人开展审计文化培训,可以使他们全面了解审计发展,增强对审计事业的认同感,尽快融入集体。对老审计人开展审计文化培训,可以使他们重温优良传统,增强对审计事业蓬勃发展的信心。

    审计人员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提高审计队伍的职业操守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中,必须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热爱本职、献身审计的职业定向,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纪律。这样能使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职业操守,自觉维护国家审计权威,不做有损审计机关形象和政府形象的事。

    总之,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培训机制,既有利于丰富和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适应工作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审计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双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