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关于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的思考
王耘农(重庆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人是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审计队伍建设是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只有围绕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扎实推进思想、能力、作风、廉政四大建设,健全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才能实现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是队伍建设的核心
    第一,什么是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所谓“审计的执行力”是指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能力,这是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重要前提;所谓“审计的公信力”是指公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信任程度,这是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外部条件。审计机关要发挥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廉政建设的作用,必须提高审计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二,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审计监督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因此,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实施的每个审计项目、参与的每个审计人员上,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决定审计的执行力,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人员自身的清正廉洁决定审计的公信力,因此,只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进审计事业发展。
    第三,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是依法履行审计职责的需要。审计作为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是根本要求,而执法公正是实现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执法公正的根本保证就是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执行力是对政策法规的执行能力,是公信力的基础。公信力是实施执行力的客观结果,是检验执行力的重要标准。只有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才能提高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维护审计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二、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加强四大建设
    执行力和公信力是审计的生命力,而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影响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提高审计人员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核心,扎实推进四大建设。
    第一,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思想建设。近年来的主题实践活动表明,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既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又力戒空泛教条形式,坚持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务求取得实效、推动工作。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要认真思考回答什么是党员的先进性?审计机关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自觉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作表率,在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上作表率,在改进作风、廉洁自律上作表率;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活动中,要认真思考回答什么是执政为民?审计机关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强化公仆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好服务大局;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活动中,要认真思考回答什么是解放思想?审计机关解放思想必须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全面与重点、程序与效率、依法与求实的关系,使主观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认真思考回答什么是科学发展?审计与科学发展是服务与保障的关系,审计机关要通过提高监督成效,发挥预防、揭露、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保障和服务科学发展。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审计队伍立足监督职责、服务发展大局的工作方向和思路更加明确。
    第二,以学习培训交流为手段,加强能力建设。审计能力建设是审计执行力的核心。要坚持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学习创新、沟通协调、自我约束四大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审计队伍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制定审计机关学习培训规划,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学习教育培训。通过组织中心组学习重要政策法规,开展审计人员年度集中整训,有计划选送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投资审计、计算机审计、行为规范等专题培训等方式,增强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二是鼓励在职自学。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历层次,参加职称资格考试等。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要坚持以审计项目为载体,抓好审前研讨、审中碰头、审后总结三个环节,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业务能力。四是开展轮岗交流。通过开展轮岗交流,培养锻炼审计干部综合能力,加快干部成长成才,增强审计队伍建设的活力。
    第三,以推进文明创建为契机,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创建文明单位和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为载体,加强审计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一是营造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审计作风。要求从领导到每个审计人员,从业务会到每份审计文书,审计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审计,严格程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到事实百分之百清楚,定性百分之百准确,处理百分之百合法。二是营造求真务实、低调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领导要率先垂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内提倡开短会、讲短话,查实情、出实招,重实绩、求实效,工作有效推进;对外务实低调,不图虚名,不事张扬,不乱提口号,不自我炒作,展现低调、务实、理性的作风。三是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作风。通过广泛开展网球、乒乓球、书法、摄影比赛,组织开展文艺表演、演讲论坛等,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用先进的文化、高雅的兴趣、丰富的活动引领人、鼓舞人、激励人。
    第四,以教育制度监督为重点,加强廉政建设。清正廉洁决定审计的立场,决定和影响着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一是加强廉政教育。坚持警钟长鸣,经常用典型的素材教育审计人员,坚持实行新进人员和新提任干部集体廉政谈话制度,不断强化廉政意识。二是严格纪律要求。全面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结合审计工作特点,将廉政纪律具体化,实行廉政考核一票否决。要求审计机关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执行预算法,带头规范津补贴,带头规范经费来源,带头加强财务管理;审计人员做到“四个不准”,即审计期间不准午间饮酒,不准参股中介机构,不准给中介机构招揽介绍业务,不准利用审计之便为自己联系工作调动、推销营利业务;做到“三个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吃,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接,管住自己的腿不到不该去的地方。三是强化监督检查。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公开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开展审计回访,加强全程监督,规范审计行为,实现审计事项无诉讼、审计廉政无举报、审计作风无投诉,树立清正廉洁的执法形象。

    三、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需要制度和机制作保障
    审计体制决定审计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能脱离审计体制实际,同时,推进审计队伍建设又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当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应重点研究思考以下问题:
    (一)推行审计职业化建设
    什么是审计职业化?简而言之: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推进审计职业化,就是推行审计官制度,实行审计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与专业职称挂钩。
    为什么要推进审计职业化?推进审计队伍职业化有利于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当前,对审计人员按照一般的国家机关公务员进行管理,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缺乏职业准入,不利于保证审计工作的职业胜任。一般公务员的选用标准侧重于公务员基础知识考核,不能满足审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职业胜任。二是缺乏严格约束,不利于加强审计人员管理。审计工作要求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保守国家秘密、工作严谨细致、自身清正廉洁,才能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对此,必须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作出更具体、更严格的要求,加强管理和监督。三是缺乏持续激励,不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稳定壮大审计队伍。审计是综合经济监督,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在工作中难以得到肯定和重用,一方面受行政职数限定,不能保证优秀审计人员全部得到职务晋升;另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是其他单位高薪争取的对象,难以避免审计人才的流失。同时,优秀的审计人员未必是称职的行政领导,一些优秀审计人员晋升为行政领导,反而造成能力和使用的错位,难以人尽其才发挥作用。
    审计职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设置职务层级。具体可根据审计工作设定审计专业类、审计技术类、审计管理类职务层级。二是建立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三是建立职业准则。包括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审计人员的职业监督,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水平。四是建立职业保障和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审计人员职业权力和职业地位,建立审计人员职级晋升、撤销和职级待遇标准,激励审计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五是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形成一套伴随审计人员职业生涯的审计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审计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
    推行审计职业化管理符合《公务员法》的规定,可由中组部、人事部、审计署等部门联合制定《审计职业化管理办法》,在部分省市试点后,逐步在全国推行。
    (二)完善领导班子管理体制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审计队伍建设的核心。《宪法》规定一级政府一级审计机关,审计是同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因此,在现有审计体制改变以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应当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地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只能维持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现状,这既是行政体制要求,也是开展工作的需要;二是审计署可以制定办法,规范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任用的基本条件和征求意见程序,从坚持任用标准上体现双重领导。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