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湖北省随州市审计局副局长 敖 殷 )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2日】
字号:【大】 【中】 【小】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考核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方式,赋予了审计机关更加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六个转变”:

        一、审计目标实现由狭隘政绩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目标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明确了领导干部经济履行责任的新标准,赋予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新内涵。
首先,要破除GDP增长是第一政绩的传统政绩观,财务收支合法是第一安全线的准则意识,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决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走科学的发展道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把监督领导干部是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基准目标,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评判标准,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其次,要破除狭隘的经济责任审计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树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观。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是经济监督的手段,更是民主政治的体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为责任审计的执业之基,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责任审计立业之本。要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责任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判标准。要掌握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把统筹推进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促进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加快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要破除被动审计、事后诸葛的角色定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超前谋划、主动服务的角色转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不发展最不科学。经济责任审计要由事后谋发展向事前谋发展转变,正确处理好监督领导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实现由审计具体经济责任人(领导干部)向善于谋全局、当高参转变,由着力于审计项目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积极做好超前服务转变。着重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思路推动发展上出好主意,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和要求检验发展上当好参谋,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举措和提升发展水平上当好助手,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服务水平。

        二、审计方式实现由政策评判向绩效评价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要关注执行政策,重视执行政策,但不能局限于评判执行政策的对与错。机械地执行政策,会递减政策效应;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则政策效应倍增。执行政策的水平,体现领导干部的水平。因此,应着眼于执行政策的绩效评价为重点,创新审计方式,促使领导干部创造良好的绩效。

       一是扩大任中审计。前移审计监督关口,扩大任中审计范围,对领导干部任中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在任期内整改到位;对后期履行经济责任的规划作出客观评价,指导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创造更好的绩效。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把任中审计的内容作为离任审计的重点,增强针对性、连贯性和有效性,全面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减少离任审计的工作量,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果。

        二是推行绩效审计。跳出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圈子,加强对经济活动效益、效果和效率的审计,深刻揭露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的问题。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重点揭露由于行政权力失控或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的公共资源配置不当、管理不善、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促进问责机制的建立;在行政效能方面,重点披露由于体制不顺、职责不清造成的行政成本高、资源浪费大、行政效率低的问题;在科学发展方面,分析评价由于体制缺陷、管理缺失导致的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通过绩效审计,着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三是推行行业审计。行业性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宏观经济分析的有效方式,是科学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能力的重要依据。加大审计组织力度,突出选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统一审计方案、质量和时间要求,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对一个行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全方位掌握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运行情况。充分运用行业审计成果,站在政府宏观管理的高度,分析挖掘有价值、深层次的信息,使审计报告“源于审计,高于审计”,既真实客观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绩效,又为服务宏观决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延伸审计。通过查账与延伸调查相结合、集中审计和多方面延伸审计相结合,扩大审计范围,深入分析某个单位、行业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的运行情况,系统评价领导干部在某个单位、行业的履职绩效情况。

        三、审计内容实现由财务收支向科学履职转变

        经济活动贯穿于执政活动的方方面面,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突破财政收收支支,着眼履行经济责任活动内容,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对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

        一是加强科学履职审计。目前,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审计,已不能够满足我党选拔任用干部、实现科学执政和长期执政的要求,必须向以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能力为主要内容转变。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其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重点审计执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关注民生等政策情况;其二是实施经济决策情况,重点审计有无违反决策程序,随意决策,只关注当前政绩,不重视长期效益和社会效果,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问题;其三是履行行政职责情况,重点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人财物管理、机关行政效能发挥等问题。通过开展科学履职审计,促使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履行经济管理职责。

         二是加强依法履责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既包括对“单位”的审计,也包括对“人”的审计,而对“人”的监督是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所在。过去往往只重视对“单位”的审计,放松对“人”的审计,形成“单位有责人无责”、“对事不对人”的怪圈。因此,应突出经济责任的主体,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职责的审计,对领导干部的违法责任依法追究,做到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三是加强综合指标审计。在核查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影响,关注经济活动的结果对社会事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经济业绩的取得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出客观评价,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重实干、办实事和求实效。

       四、审计管理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一是注重科学立项。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按照领导干部所在岗位重要性程度、履行经济责任大小、掌管使用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数量多少等适度分类,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一般性审计对象,科学地进行立项。并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事项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审计立项的科学性。

       二是完善评价办法。认真落实中组部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逐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看GDP的增长,还要看一个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指标;不仅要看经济的增长,还要看社会的稳定;不仅要看明显的政绩,还要看潜在的政绩和负债的风险,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定,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从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入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有效防范审计风险。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会议审议制度,从审计评价、审计定性、责任界定、审计意见等方面严把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关。

        四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数据库,把所有的审计对象数据纳入信息库,形成上下互通、资源共享、使用高效的经济责任信息化网络体系,加强审计资料的积累工作,形成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五、审计效应实现由侧重结论向注重运用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要转变重结论、轻运用的现象,加强审计结果的分析和运用,有效发挥经济责任的审计效应。

       一是加强审计结果分析。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特别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提出解决和防范的措施和意见。会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定期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分析,准确界定被审计对象的责任,该肯定的肯定,该诫勉谈话的诫勉谈话,该追究责任的追究责任。定期归纳总结审计结果,形成综合报告,向市委、市政府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加强审计整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审计问题整改督办检查,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督查工作机制。针对审计决定执行不力,审计整改不彻底的状况,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切实纠正存在的问题,把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积极运用典型审计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法纪意识、自律意识和廉政意识。

        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对审计查出问题,严格区分一般错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严格区分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成本和违纪违法的界限,做到既严肃处理违纪违法问题,又允许和宽容改革创中的失误,既保证审计结果的震慑力,又保护勇于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逐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透明度,尝试进行审计公告,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扩大审计监督效应。

        四是注重审计结果运用。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使用干部、提拔干部的重要参考,并通过戒免谈话、问责、组织调整等措施,使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真正有所触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建立审计结果督察报告制度,通过相关部门反馈审计结果运用情况,进一步改进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六、队伍建设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多行业、多领域,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财务、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涉足多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正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关口,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要变压力为动力,刻苦学习关联知识,保持能力持续升级,努力成为复合型、专家型人才。一要加强理论武装。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理解,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工作标准、工作方法、工作要求指导审计实践。二要加强知识储备。要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要在加强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经济综合类知识的同时,加强科技、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到专业知识学精、社会学科知识管用,提高适应经济责任审计新要求、应对综合复杂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三要加强理论研讨。尤其要加强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成果运用的研究,善于思考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归纳总结审计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审计实践。四要加强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作为监督检查执行者,处于反腐倡廉的前沿,首先要自身过硬。要加强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做到自警、自省、自慎、自律。自觉遵守审计纪律,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规定,坚持廉洁从审,树立审计形象,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精良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