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执行力初探
周晓燕(河北省承德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执行力是指政府各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政策指令的能力,简单理解,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高效快速完成岗位职责和上级交办任务的能力。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职能的发挥,影响到政府宏观决策,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对任何一个部门来说,执行力都体现其组织的生命力,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和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影响审计执行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没有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就没有办法发挥审计作用,审计执行力就会降低;审计队伍素质不高就没有能力发挥审计作用,审计执行力同样也会低下。这两个因素对审计执行力的影响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也就是说,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保证审计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是内因,是根本,而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是保证审计执行力的外因,是条件,是保障。具体分析如下: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保障
    温总理曾经说过:“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制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制的工具,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则需要通过提高审计执行力来体现,提高审计的执行力,才能有效地维护审计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更好地维护政府的公信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保障,但实际工作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因素却直接导致审计执行力的降低。
    1.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审计作为一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执法过程中依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人的知识素质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制定出完美无缺、包罗万象的法律。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多变和复杂的发展过程, 很难用事先制定的相对静止的法律去全面规范和制约,因此审计法律的确定性、稳定性必定面临着挑战,审计工作时常遇到“法律滞后”甚至是 “法律空白”的尴尬局面。在具体审计中揭露出来的问题,也很难都有一个简单 “对号入座” 的法律适用条款,需要审计人员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灵活处理,也就是说执法者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甚至出现了审计执法中的讨价还价现象,出现执法者扣现象,让人对审计执法的严肃性产生了怀疑,也正是这种执法的灵活性,导致了审计执行力的下降。若想彻底扭转上述局面,就必须认真研究经济运行规律,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以法治审,依法执审,才能真正提升审计执行力。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各部门积极配合。政府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都能为审计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我们会面临许多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冲突,无论是人们的理念还是经济发展环境,都面临着法制与道德的挑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官场”从古至今有一种微妙的裙带关系,从红楼梦的“护身符”到当今社会的“通讯录”,都是这种微妙裙带关系的诠释。有的时候审计人员刚刚揭露出一个问题,说情者便络绎不绝,再加上某些部门利益或者局部利益的作用,使审计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被某种势力“监督”。若想真正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就必须破除各种裙带关系、“人情网”,要求各级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对审计执法的支持力度,同时,各部门也要深刻理解审计执法对本部门长远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大力配合审计部门工作,从而为审计提供一个洁净、安全的外部环境,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谈得上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实现审计的目标。
    二、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高素质的队伍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基础,而高素质的领导者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对于一个部门来说,执行力来自于决策,决策力直接影响执行力,这就首先要求决策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进行正确的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领导集体都能让自己的团队感觉到领导者是整个干部队伍的表率。或许他们并没有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但是他们能在宏观上把握全局,能在思路上开拓创新,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真正解决难题,能真正关心干部的培养、工作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支新型的有战斗力的团队。对于审计队伍来说,较高的素质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理念新: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决定出路。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和事业的飞跃都来自于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使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审计理论的创新使审计事业在二十多年来飞速发展。作为审计干部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其次要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面对一些屡查屡犯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到那也许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或者是制度的问题。刘家义审计长说过:“制度性的问题,想通过一次审计揭露就彻底改掉是不可能的,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断推进,改进制度,改进办法,改革体制。”作为审计干部,就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不断推进审计工作创新,用新理念谋求发展,用新思想破解难题,用新机制营造环境,用新举措积极作为。
    2.业务精:业务精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必要条件。一支业务精湛的队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提高审计执行力,首先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法律知识,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地把握政策界限;其次,加强审计方式、方法的学习,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讲究方法,研究思路,方法对路,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第三,要学习计算机审计技术,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更好的履行审计职责;第四,还要注重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注重交流与沟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出色的沟通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对提高审计执行力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不断学习应成为推进我们审计工作的不竭动力,成为我们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浩繁的财务资料和业务信息中,通过归纳整理,对审计查出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从宏观角度提出加强经济管理、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有内容、有深度的审计报告和信息,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参考,真正实现审计目标。
    3.作风廉: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政府廉洁是支撑一个社会的三个顶梁柱。而这三者之中,廉洁政府尤为重要。审计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法部门,审计形象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廉洁的作风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廉则生威,威则生严,执法严体现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是树立审计威信、提高审计执行力的有效保障。作为审计干部,就要廉字当先,廉洁的作风才能真正打造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
    三、提高审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基础,此外,下述几个方面也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1.公开透明。实行审计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审计署一直强调审计结果公开,地方审计机关也在逐步实施审计结果公开制,但种种原因使审计结果公开一直象一个含羞的少女,频频召唤不出来,甚至刚刚想出来也只能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看不透,猜不清,到底有哪些玄机?细菌在阳光下会死亡,审计中揭露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得以纠正和改进。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执政者,作为政府的一个机构,应该时刻牢记为民审计的理念,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通过审计监督告诉老百姓,让他们明白。比如说汶川救灾款,比如说4万亿投资,怎么花的,惠民工程怎么做的,纳税人的钱每个老百姓都有知情权,如果让老百姓雪亮的眼睛监督审计实施,真正做到审计公开,还怕执行力不强吗?
    2.加强问责。问责制是法治国家追究公职人员责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行政制度。但由于目前法律不够健全,执法环境不太规范,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出现,有时查出问题不知道是该集体承担责任还是个人承担责任,比如在审计中发现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失误是谁的责任?集体还是个人?复杂的因素常常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再者,审计过程中,有时审计人员明明发现了问题,但由于有领导说情,朋友、同事说情,也会出现大问题化小、小问题化了的情况,那么这又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执法出现了折扣,责任由谁来承担?因此说,建立健全审计问责制也是加强审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坚持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强调有权必有责,确保相应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问责制。
    3.强化机制。机制建设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重要措施,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建立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审计制度体系,真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追究,从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普通审计人员,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出现问题时,要一层层问责,每个层级该负什么责都要追究,确保责任落实。通过机制建设强化规范管理,为提高执行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