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审计面临的制约因素与改进措施
胡克勤(宁夏石嘴山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七大强调了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作为民生建设重要环节,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由于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大问题,民生审计的内容、范围也逐渐扩大,加强民生资金审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就是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等都在民生审计“管辖区”内。它的范畴扩展为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救济基金,包括救济、救灾、扶贫等;下岗再就业资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基金;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资金;农民工工资发放、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等等 。
    一、民生审计发展现状
    近年来,加强了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力度,不断纠正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促进了各项资金的规范、安全运行和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在社保审计领域进行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在审计项目计划上增加了单独实施的民生项目审计,逐步突破民生资金合规性审计的范围,在评价民生绩效方面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但从整体来看,仍处于民生审计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资源不足。开展民生审计以后审计机关资源相对不足,人力资源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目前不仅是队伍数量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人员素质的问题,审计队伍应对民生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高素质人才奇缺。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上,如何造就一支有思想、有思维、有超前意识的审计工作者是一个战略性课题。
    (二)审计质量不高。已开展的民生审计侧重揭露具体问题,较少提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制度性的审计建议。局限于消极防范的事后审计模式,为提高民生资金的真实性、安全性提供决策依据的目标还有差距。
    (三)创新审计理念不够。近年来社保专项资金连续的审计,使被挤占挪用问题实现了根本好转。客观上需要民生审计转换理念,宏观上把握问题,但在审计的过程中还停留在过去的财务收支的模式中,在破解开展民生审计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创新理念,重新思考还不够。
    (四)审计手段、方式落后,且多是事后审计。
    目前,我们主要是对民生项目的两个阶段进行审计,一个是预算执行审计,即事中审计,一个是决算审计,即事后审计。这两种审计实际上都是事后的审计监督方式,没有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民生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只能是“秋后算账”。目前在民生审计领域中推广采用的“跟进”审计方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尚未开展。
    与计算机应用环境较好的财政审计相比,民生领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基本处于滞后状态。虽然我们审计人员人手一台手提电脑,还购置了专业的审计软件,但由于专业人员的匮乏及运用计算机水平的有限程度,很少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二、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民生审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说到底是由于目前我们在民生审计领域中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
    (一)审计方法缺乏创新意识,绩效审计开展力度不够
         1、目前我们未能顺应民生审计发展的趋势,大力开展绩效审计和对民生项目资金全过程实施监督的跟踪审计,而是还停留在事后监督的模式上。由于民生项目资金评价工作量大,在评价方法、程序、步骤、组织及指标设置方面目前尚无一套较成熟的做法,我们民生审计工作受审计人员能力的制约,对开展绩效审计有畏难情绪。
         2、审计往往围绕民生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情况展开,就事论事,没有通过综合分析研究,从宏观层面上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提出建议,没有达到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从体制机制上找问题的要求。
         3、在日常工作中与财政、民政、社保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联系不紧密,缺乏沟通和协调的机制,对我市所涉及的民生资金项目的立项收缴管理情况等方面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民生审计项目的确定往往是“凭感觉”缺乏科学性、连续性、一贯性,没有突出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
    (二)审计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程度不够,技术力量匮乏
     1、近年来,民生审计基本上是市局审计机关来确定完成,各县区审计机关也相应按照各自安排开展工作,单打独斗,没有将民生审计项目和审计人员有机融合起来,市局在充分利用各县区专业审计力量方面存在不足。
     2、目前我们绝大多数审计人员都缺乏民生方面的知识背景,兼具审计和民生知识(因民生审计面广,政策性强)的专门人才不多。此外我们在技术装备、检测设施等方面也很缺乏,实践中作为重要参考标准的各类数据、检查结果往往只能有掌握垄断性技术资源的被审计单位提供,致使审计过程部分受制于被审计单位,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和改进民生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民生审计理念
    一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生审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按照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机制、创新审计方式、创新审计干部队伍管理模式、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的要求,审计机关要通过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开展民生审计工作。二是要充分认识民生在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支撑要素,提供对民生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了解民生审计特点,准确把握民生各项业务的特殊性,更新知识,调整思路,创新方法,以适应民生审计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民生审计水平。
    (二) 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法,提高民生审计的效益
    1、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民生审计的特点是涉及面广、资金额大、部门多、环节多、违纪违规问题多,如果凡是不分巨细,平均使用审计力量,没有重点,就不会有突破。民生审计工作的重点,一是要突出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资金的审计。二是要在具体项目审计中突出民生资金的决策、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民生效益、重大典型问题等,尤其是在民生资金征集、运营、支出使用、改善民生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中间环节重点关注。
    2、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和跟踪审计的方式方法。新形势下各类民生资金的积累规模快速增长,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要转变审计人员观念,跳出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引导审计人员树立“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是最直接的损失浪费,”的绩效审计理念。二是将绩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充分发挥专项审计调查涉及面广、方式灵活的优势,有效地揭示影响民生效益的问题。三是应积极探索民生资金跟踪审计模式,使民生审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对民生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充分发挥民生资金审计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和任务。
    3、及时准确把握民生资金项目的动态,提高审计的时效性。要与财政、民政、社保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加强联系,全面掌握民生资金征集、运营、支出、管理使用情况,建立健全我市民生资金项目数据库,并实时进行动态更新,为民生资金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科学依据。
    (三)三管齐下攻克难关,实现民生审计的科学化
    一是建立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联系机制,解决技术人力资源和技术手段,适当引进专业人员,并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有关民生专业知识的培训。二是随着民生审计范围、内容的扩展,可采取定期编写典型案例的方式总结好经验、推广好做法,同时不断加强与县区合作以及双向和多项交流,研究和探索民生审计的专门审计技术与方法。三是在审计作业方式上、审计报告模式上要勇于突破固有模式,创造出有利于民生审计操作和展示民生审计成果的适应审计业务管理模式。不仅要建立健全民生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而且还要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民生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