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方法探讨
吴玲(江苏省海安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效益审计的方法还没有固定的模式,经济责任审计如何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在此作一番探讨。
 
    (一)确定效益审计的目标与标准。在选择经济责任效益审计目标范围时,应围绕责任者任期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重点关注项目决策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等,主要把握重点审计、专项审计和局部审计三个方面的内容。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两种方式:一是以结果为重点的方式,主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效益或取得了什么结果,有关要求或目标有没有达到。在这种方式下,要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业绩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并将所发现的情况与既定规范以及审计标准进行比较;二是以问题为重点的方式,则主要关注问题的确认和分析,一般不参考事先确定的审计标准,在这种方法下,缺点和问题是审计的起点,而不是审计的结束,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核对所述问题的存在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选用效益审计标准与财务审计标准有所不同,并且不同的地区、时期及不同类型的单位,审计标准各异,并随着技术进步、管理改善而不断变化。因此,在选择审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时,根据审计标准的相关性、全面性、先进性、合理性等总体原则,形成多层次、相互补充的评价体系。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规定及有关的经济规律、经济理论等来选择评价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定性标准;二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计划目标、技术经济定额、业务标准、各种指标和有关的数字,用于评价经济效益高低的定量标准;三要对特殊的项目和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审计标准。

    (二)实施过程选用的方法。效益审计是一个广泛的现实的工作,搞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就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目标,选择采取一些可行的审计方法。审前调查要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接受该项目任务的审计组,组织审计人员开展审前调查。首先搞好外围信息采集,根据被调查对象整体的现状,有选择的走访有关部门及同行业单位,采集调查对象整体的有关信息;其次,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的实地调研,进一步熟悉被审计对象决策程序、管理途径、财务制度、生产工艺及业务流程,梳理出效益审计中应掌握的关键控制点,使审计人员尽快进入被审计事项角色。最后,审计组通过审前调查与分析有重点地选择效益审计的内容,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效益审计的需要,灵活选用调查法、访谈法、利用文献资料和公共数据、利用被审计单位拥有的数据资料、案例研究等五种不同取证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了解、资料评估、案例剖析等途径取得效益审计所需要的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同时,审计人员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以便对审计事项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案例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证实已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佐证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且研究案例的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三)效益评价选用的方法。经济责任审计中选用效益审计评价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整个审计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分析、评价并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技术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信息收集技术。主要沿用传统财务审计的五种方法:一是采用实地观察法。对整个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观察,了解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功能的发挥,并获得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如对存货、设备状况进行实地观察,注意发现是否有多余积压、废弃等浪费现象,对项目、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项目的运作流程。二是面谈。向有关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三是座谈会。它是一种多元式的面谈,在召开座谈会前,可以事先将有关调查表提交给被审计单位,以便他们有时间做些准备,并选择相关人员参与座谈。四是调查问卷。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进行必要询问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于受益面较广的资金支出,比如工程投资、扶贫资金等公众资金,比较适合这种方法。五是审阅法。审查阅读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第二类是信息分析评价技术。对已取得的证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加工,以形成新证据。主要包括:一是比较分析法,就是将实际情况与一定的基准进行对比的方法,其中基准可以计划、预算、标准、历史、同行等。二是因素分析法,对事实进行分析找出成因。三是统计抽样法,适用于总体比较庞大的审计事项,同样也需要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辅助。四是量本利分析法,这是一项决策技术,原理是根据产量、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投资方案。五是净现值法是运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概念,将不同时期的收益与支出全部转换为同一时点上的货币价值,进行比较作出的结论的方法,这也是一项决策技术。将上述方法取得的证据,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述实评价的依据。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