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以致用——浅议国家审计的形势与任务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1日】
【来源: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最近中共中央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学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央的一贯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学习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收获体现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实践上,体现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到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行动上。

    《若干意见》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学以致用!

    目前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调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突出了学习的实践性。因此,认真领悟《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对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国家审计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以致用是人们求索真理,指导实践的基本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新中国,是学以致用的光辉典范。

    结合历史经验的回顾学习《若干意见》,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启示:一、学以致用的先导是学,学是为用构筑信念和灵魂;二、学以致用有两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载体;四、学以致用要适时调整行动纲领,行动纲领要有相应的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来支持。

    一、学以致用的先导是学,学是为用构筑信念和灵魂

    说学是先导,是因为学具有借助书本知识或者通过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为用构筑信念和灵魂的功能。

    满足于自上而下一级一级鹦鹉学舌“复印”指示的学;满足于自下而上一层一层汇总态度表示决心的学;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的学;或做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的学。这些学都不符合《若干意见》精神,也是我党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整风时期就批判过、反对过的学风。

    学应该是通过对自然的、社会的、科学的知识的汲取,对周围历史的、现实的事物辩证统一发展变化的思考,从中梳理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和一般原理,从而构筑个人的、行业的、集团的、部门的、民族的乃至国家的为求生存谋发展而奋斗的信念和灵魂。

    我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告诉我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通过对苏联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斗争史以及旧中国现状的思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构筑了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灵魂。正是在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灵魂的驱动下,我党先后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就审计而言,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施过程向需求者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同时向审计客体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和结论,这是审计这一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一般原理,客观公正则是审计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念和灵魂。这一信念和灵魂对于任何国度里的任何性质的审计组织都是适用的、坚定不移的。坚定不移地恪守这一信念和灵魂是国家审计生存发展的基石;恪守客观公正,国家审计才得以铸就辉煌,从而得到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许和认可,这是二十多年来我们学习借鉴国内外审计理论,并将其付诸于实践最基本的收获。

    可见,通过学而求得和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和一般原理,并将其转化上升为信念和灵魂加以恪守,才能如《若干意见》中指出的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二、学以致用的两种认识论和方法论

    学以致用有两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一种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另一种是《若干意见》中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主张学以致用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我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各个时期革命、建设胜利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法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革命的武装推翻反革命的武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唯一可以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是在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上所引发的两种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导致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共产国际大员和党内左倾机会主义将这一基本原理视为教条,无视中国国情的实际,死搬硬套它国经验,狂热鼓吹极端错误的“先攻占中心城市,再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结果,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通过艰苦卓绝斗争建立起来的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几乎全军覆没,中国革命几乎被葬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顶着被诬陷、排挤、打击、处分的巨大压力,认真调查研究中国国情,针对中国农村领域广大、群众基础深厚、反革命武装薄弱等实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教育了全党,团结了同志,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自1983年审计署成立以来,在学习发达国家审计理论,借鉴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十多年来,围绕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等基本理论不同见解的商榷,就是两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互碰撞的突出反映。

    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学以致用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习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典,将审计的客观规律和一般原理、将客观公正这一审计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信念和灵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酝酿谋划出我们自己的行动纲领,进而发展审计事业。

    解决国家审计本质、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等基本理论的纷争,达成共识;实现将国际通行的审计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国家学说的原理。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国体、政体多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只有拿起这把钥匙才能解决理论上的纷争、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缺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必然是不正确的、不客观的、不牢固的,实践上也必然是盲目的、摇摆的。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国家学说的原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的国家审计具有鲜明的与党、国家、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一致的本质属性;具有鲜明的国家职能的本质属性;具有鲜明的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本质属性,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那种外来的所谓纯粹的、超然的、与委托者和审计客体无任何干系的受托责任审计理论和实践模式,脱离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是指导不了我国国家审计的。

    三、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载体

    理论联系实际是在信念和灵魂的驱动下,酝酿发展谋略、设计行动纲领的过程;是理论研究的延伸,是实践的准备。说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载体,是因为酝酿发展谋略、设计行动纲领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可以实现。调查研究的成果既可以检验理论研究的质量,也可以决定实践最终成果的走向。因此,调查研究是学以致用的关键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和必经渠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出现了迈不开步的现象,同时引发了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大争论。国民经济建设究竟向何处去,形势异常严峻。关键时刻、危难关头,邓小平坚守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信念,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工厂、农村,广泛听取工人、农民,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意见,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发出了“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总动员令,捍卫了改革开放,国民经济从此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联系实际和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如何做好调查研究,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作用及方法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先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调查研究要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要有“满腔热忱、求知的欲望”、要“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向下做调查”。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指导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调查研究的指南。

    调查研究需要察实情、讲实话,因此要具有探求和坚守真理的无畏和勇气。历史证明:没有探求和坚守真理的无畏和勇气,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彭德怀的“万言书”;就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没有“文革”时期惨遭诬陷、迫害的干部群众的解放;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

    调查研究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扬弃”的原理。“扬弃”不是对事物的简单否定,“扬弃”是实现事物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列宁对“扬弃”有一个十分生动深刻的比喻:“扬弃”好比给“婴儿”洗澡,我们抛弃的是“脏水”,而绝不能将“婴儿”和“洗澡水”一同抛弃。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初期革命武装受到严重挫折、近乎夭折的关键时刻和危难关头就是通过深入广大农村对国情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后,“扬弃”了不适宜中国的他国经验的外在形式,留住汲取了他国经验的“合理内核”,才酝酿设计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的。

    四、学以致用要适时调整行动纲领,行动纲领要有相应的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来支持

    事物的发展是渐进式、阶段式的发展,事物发展到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有其相对应的驱动力,即行动纲领;事物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换的关头,也必须适时调整行动纲领。不这样,事物就会缺乏向前的推动力,就不会有持续的发展。行动纲领必须有相应的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来支持。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是驱动力,即行动纲领的两个轮子,缺了这两个轮子,事物就无法前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相应的行动纲领、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制定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纲领;解放战争时期视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分别采取了防御、对峙、反攻的组织方式,并针对每一组织方式制定了相应的我军发展和消灭敌军的衡量标准。从而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的转换,保证了各个时期行动纲领的实现。

    目前,国家审计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运用上述马克思主义学以致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国家审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制定相应的对策显得十分迫切。

    2008年9月正值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性政府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要求审计机关从机制上、体制上、制度上为党和国家提供宏观建设性意见;近几年,广大人民群众在充分肯定国家审计的同时,对“违纪违规问题屡查屡犯”、“贪污受贿个案屡查屡有”的现象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期盼国家审计从根源上解决弊端的意愿愈加强烈。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审计工作提出和表现出来的新的需求和意愿,标志着国家审计必然进入新的、更高的一个发展阶段,国家审计必须鼓足勇气向新的、更高的一个发展阶段迈进。决定国家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必须在以往的财政财务收支微观经济审计和近几年所侧重的查处重大个案审计的基础上,向在机制上、体制上、制度上、根源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党和国家提供宏观建设性意见的审计思路转换。这就是近一个时期国家审计面临的形势。

    形势已经十分明朗,接下来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就以下两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这两个问题关系国家审计能否在新的阶段起好步、开好局,关系到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国家审计能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两个问题是:制定新一阶段的行动纲领;制定适应新的行动纲领的组织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

    (一)关于新一阶段的行动纲领

    今年七月,署党组依据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制定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完成了国家审计向新的发展阶段转换所必需的理论上、思想上、纲领上的准备。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对于发展阶段的转换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非常可喜的是,五年规划将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作为国家审计的本质明确下来。在国家审计进入阶段转换的关键时刻,这一新的审计理念的提出,丰富了审计的基础理论,为推动审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上、思想上的基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年发展规划对行动纲领应必备的要素——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其出发点和主要内容完全符合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新的需求和意愿,本文不再赘述。下一步需要对行动纲领的另外一个要素,而且是事关行动纲领能否发挥其指导效能的要素——行动步骤,在做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五年发展规划。如规划中关于“着力加强五项基础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的规定,应当在规划的总体框架内,或者从更长远的发展考虑,就队伍建设、法制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理论建设、文化建设分别制定出有定性的、重要的是要有定量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的行动步骤,这样才能确保行动纲领落到实处。

    (二)关于组织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

    前面说过,组织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是行动纲领的两个轮子,有了这两个轮子,行动纲领才有可能得到贯彻落实,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行动步骤才有可能实现。换个思维方式,相对于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新的需求和意愿,我们可以把国家审计工作看作为满足需求和意愿而提供“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人类社会自从有产品生产活动以来,组织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始终是维持人类产品生产、推动产品生产进步最重要的两大要素。从这样的思维方式看问题,我们说组织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是行动纲领的两个轮子,是制定行动纲领时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工作和主要内容,显然是恰当的,是客观的、正确的。

    学习理论,构筑信念和灵魂——调查研究,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酝酿设计行动纲领——以行动纲领指导实践,这是学以致用的基本逻辑。我们还应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规律,将用视为学的总结和提升,是为新一轮的学以致用积聚动力和勇气的过程。增强我们随着事物发展阶段的转换,驾驭从一个阶段的学以致用向另一个更高阶段的学以致用迈进的能力,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审计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