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项目审计都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提“绣花”功夫: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二字,意寓深长!道出了慢工出细活、细节决定成败的人生哲理。

作为审计人员,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被审计单位情况“查清摸透”,实现预期审计目标,对待每一个审计项目就必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下一番“绣花”功夫。否则,难以打造出更多优秀审计项目。

审前调查要“精心”,防止审计方案“轻描淡写”。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的前提基础,是查深查透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所以,审前调查马虎不得,一定要花时间多“打磨”。一要善于开动脑筋,问审于民,往哪审、审什么、怎么审等要集思广益,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善于广开言路,问计于民,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干部群众对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收集整理负面信息、资料线索,做到耳中有度;三要不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结合审计资源及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情况,科学确立审计目标、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把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好,让审计范围及重点内容、审计步骤方法、审计时间及人员分工等更加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坚决规避审前调查流于形式。

审计过程要“精细”,防止审计质量“粗枝大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也是审计工作、审计水平、审计能力的综合体现,来不得半点“差不多”。所以,审计实施过程中,各级审计人员要有“演好小角色,当好小演员”的程序意识、角色意识,切实按照审计分工,各尽其责。一要勤于动手。该翻的、该看的要翻到看到,包括账内的、账外的,墙上的、纸上的等方方面面的文件资料、信息记录等,力求细中求细、查深查透,不留“把柄”;二要勤于动嘴。对审计发现的疑点线索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该问的、要问的要问到说到,敢于动真碰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力求精益求精,不留“话把”;三要勤于动腿。走访调查既要身入,又要心入,要带着问题、带着责任,该走的、该访的要走到访到,不留“盲点”;四要勤于互查。加大审计质量互查互评力度,把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控制在审计各个环节过程,尤其要加大三级复核和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每一个审计事项、每一个审计问题等的表述客观公正、定性精准恰当,不留遐思。

审计结果要“精制”,防止审计公开“丢三落四”。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审计监督、审计质量、审计结果等是“过得去”,还是“过得硬”,群众最有监督权、评判权和发言权。一个审计项目是“精品”还是“粗品”,最关键的要看审计报告是不是有“干货”,群众是不是具有获得感。所以,一方面要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客观真实的数据数字叙“事”说“理”,既要让公众“看得见”,还要确保“看得懂”;另一方面要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和供应频次,把一批批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公布于众,提供更多审计“剧本”、审计成果让群众监督评判、品鉴评价。如此才能让社会公众从中了解审计、品味审计、监督审计,继而认可审计、支持审计、点赞审计。同时,对待审计结果公开要不断推陈出新,是不是“精品项目”,要让基层群众说了算,决不能在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公开上避实就虚、遮遮挡挡,切莫做“只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

作者姓名:魏明坤     单位: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