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后的“咬耳扯袖”同样重要
付后裕(湖北省黄冈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审计查处移送大案要案线索力度不断加大。作为审计人员,看到腐败分子在审计监督之下被发现,直至移送纪委监察及检察机关查处,的确大快人心。然而细想之下,不禁又为这些人感到惋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数案例表明,腐败分子并非天生的。一些人产生腐败行为,往往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小毛病到大问题,从犯小错到酿大祸,从谨小慎微到胆大妄为,一步步陷入腐败的泥潭。倘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提醒、批评教育和监督制止,相信其中的大部分人就不至于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

中纪委提出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就是“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相比之下,“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最能体现抓早抓小、治病救人方针,最能体现关心干部、爱护干部的愿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有贪必查、有腐必肃利剑高悬,对违法乱纪者必须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但是,对一些不触及底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有针对性开展谈话提醒,“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能够防微杜渐,避免“要么是好干部,要么是阶下囚”。

审计后,对审计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严肃查处问责固然重要,但审计发现的并非都是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有的只是细节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通过及时整改就能立马纠正,够不上依法依规查处问责。但是,对这类问题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就有可能屡审屡犯,屡改屡犯,甚至积小成大,最终演变成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因此,审计后的“咬耳扯袖”同样不可缺少,有利于推动审计成果最大化,体现审计的“免疫系统”价值。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不断收紧,执纪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应该说,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从严问责已成常态,有的地方还专门出台了对审计发现问题的问责办法,推进追责问责制度化。然而,对审计后的“咬耳扯袖”,意识还有待增强,范围还有待拓宽,力度还有待加大。

审计就像“侦察兵”,主要职责是发现和揭露问题。审计后的“咬耳扯袖”,不是审计一家的事,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推动。党委、政府、组织及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审计结果,既抓整改问责,又抓防微杜渐,让“咬耳扯袖”成为审计后的必修课,及时遏止被审计对象存在的“小问题”、“小毛病”,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付后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