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之道贵在“守破离”
李道立(湖北省南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5日】
字号:【大】 【中】 【小】

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审计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行而远;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善于“守破离”,审计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南极的企鹅,生活在陡峭雪壁上,每次海里觅食后,登上崖去的方法就是先沉潜,沉潜到达一定深度后,再利用水中的浮力奋力冲出水面,凌空飞跃,在崖上轻七地降落。这沉潜的过程,既是积蓄能量的过程,又是远离喧嚣、远离浮躁的过程。这正是审计的“守静”之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身处一个行色匆匆的时代,有人不安,坐卧不宁;有人随俗,与世浮沉;有人惶恐,患得患失。原因就在于失了静心。“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纪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正是由于坚持说到做到、敢于动真碰硬,以依法审计的姿态,有纪必执的制度刚性,审计才能充分释放从严治审的正能量,不断激扬反腐倡廉的清正风气。制度管用了,执行硬气了,“伸手必被捉”日益成为大概率事件,各项纪律也逐渐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越织越密的制度笼子,越收越紧的纪律约束,给干部穿上“紧身衣”,也提供了一面面镜子,映照着各级干部对权力和自我的认识。越是在缤纷变幻的社会里,审计人越能善养这种静气,超然于物外,游离于世态,让焦虑的心境平和洒脱,使发热的头脑安然冷静。那么,必能入得另一重境界,喧闹之地也可心平如水,是非之场也能豁然超俗,烦恼之事也会从容处之。当前,“两学一做”学习已全面开展。审计干部应沉下身子,潜心基层,蓄积能量,履职尽责,全力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用心做,反复做,持之以恒地做,不仅是意志的考验,也是对智力的涵养。审计干部要不断发扬审计系统以身作则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廉洁政治的表率。要牢牢把握“生命线”。审计机关历来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以审计权力风险防控为重点,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寓教于乐的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廉政风险意识。不断完善各项廉政纪律和制度,带头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做到“一岗双责”,从严治理审计队伍;甘当反腐“排头兵”。作为监督者,审计人员是站在遏制腐败、铲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斗争前沿的“排头兵”,始终不渝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依法审计、公正执法,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永保审计“免疫力”是保证。要监督别人,自己必须要有超强的“免疫力”,必须始终把自身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把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与加强队伍廉政建设相结合,推进审计机关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促使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计观,真正做到立审为公、执审为民。

离,意味着在隐忍颠覆中寻求新发展。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很多东西,明明是自己所喜所需所好,但为了干好工作、成就事业,就须隐忍。这未尝不是一种颠覆,但恰恰是这种韧劲,使我们自觉翦除私心杂念,不断堵塞与事业相悖的岔路。无论做人还是干事,无论为政还是守廉,多一些颠覆,越到关头越用韧,审计所达致的,必是别有洞天的人生境界。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刘家义审计长曾多次强调,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肌体一样,必须有一个免疫系统来保护它的健康、安全,审计就是这样一个免疫系统。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国有财产的守卫,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尽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抵御、查处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重点,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审计理念要从过去的“经济卫士”转变到“免疫系统”,将抵御“病害”,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推动全社会经济运行系统改进机制、健全体制作为审计的中心工作。除了要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和修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抵御,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优化审计管理,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李道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