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纪委通报的9起典型案例看扶贫领域反腐的紧迫性
魏明坤(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4日】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以来,中央纪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通过开展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日前,中央纪委对第一批重点督办的9起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曝光。

9起案例是:山西省河曲县鹿固乡辉塔村党支部原书记刘俊雄、村委会原主任刘憨雄骗取“以奖代补”项目资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问题;安徽省当涂县姑孰镇连千村村委会原委员吴小明侵占养老保险金问题;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扶贫办监管失职问题;重庆市丰都县挪用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问题;四川省乐至县中天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德勇协助他人骗取以工代赈建设资金等问题;贵州省织金县扶贫办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问题;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陆泉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恩全和村委会原副主任范开林违规收取危房改造户保证金等问题;甘肃省秦安县五营镇北坡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邵友芳截留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苏堡乡张撇村党支部原书记何彦庆、村委会原主任王军军办理低保优亲厚友问题。(据8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从曝光的9起问题案例中不难发现:一是反映当前基层村级干部长期疏于监督管理,以至于有些村官成为高危人群、有些地方村居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亟待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二是反映出当前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呈现多样性、隐匿性、复杂性和普遍性,亟待创新机制、重拳整治;三是暴露出涉案党员干部对中央要求置若罔闻,法制意识淡泊,缺乏敬畏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亟待强化教育、提高认识;四是标明扶贫资金正在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亟待引以为戒、心存敬畏;五是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已进入“深水区”,不仅打“老虎”,还要打“老鼠”,亟待自我反省、侥幸不得。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面对艰巨繁重的7000多万脱贫目标,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各级审计机关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在持续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过程中,把扶贫资金纳入日常审计监督范围。

一是在审计范围、审计方向、审计资源上,重点向基层倾斜、一线覆盖,打通扶贫资金审计“最后一公里”。

二是在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上,纵向看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是否“一拨到底”,严查“跑、冒、漏、滴”现象;横向到村居、到项目、到人(户)头,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成效的可行性、真实性,看群众的支持度、落意度,重点查处骗取、侵占、挪用、截留、乱收费及监管不力、优亲厚友等权力寻租问题,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督改、早处理。

三是在审计公开、审计处理、审计问责上,一方面要严肃查处不法之人、不法之事,依照干部管理权限,该移送的移送,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责任落实不力导致扶贫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的有关党委、纪委、职能部门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予以“重创”。同时,要坚持定期定向审计通报制度,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案例,不仅对内通报,还要对外公告,促进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持续震慑和新的审计风暴警示效应。(魏明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