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档案情
周华(审计署成都特派)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说起我和审计档案的情缘,还不得不从我进特派办开始。那是2009年,汶川地震刚过去的第一年,而我所在的社保处便负责四川省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档案的整理归集工作。

翻阅着同事们在地震第一现场整理成的审计取证单以及厚厚的审计证据,我仿佛来到地震发生后的现场,仿佛看见在余震不断的汶川,哪里有救灾物资的线索,哪里就有审计。哪里有受灾群众的需要,哪里会出现审计人员坚强的身影。我随手拿起一份底稿,为保证救灾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需要的地方,审计人员跟随资金线索,到汶川、北川、青川等等灾难最深的地方,没有电,用笔和纸记录物资发放情况,没有住的地方,就地搭起帐篷,没有食堂,就吃泡面,很多时候,仅仅为了确保物资发放及时准确,审计人员就不得不牺牲吃饭睡觉的时间,整理资料,梳理线索。

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汶川地震,这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得到妥善救助,让资金和物资没有因为灾难而失去秩序。整理汶川地震的档案,是对我进特派办的第一场无声而又生动的教育。也是通过档案,我看到了许多审计人员对事业的奋斗和奉献,这是我第一次对档案产生了敬意。它记载的不仅是一份审计报告,它更是无数审计人员的汗水与血泪。

再一次谈起我和审计档案的缘分,那就得从我当上特派办的档案员开始,从那一天起,档案就真正成了我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从那时起,我对档案除了一份理解外,更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审计档案管理者。

每一次进档案室,看着一排排整齐陈列的档案架,以及架上罗列整齐的档案,对特派办,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便充满自豪之情。从手写报告,修改报告,到电子流程撰写报告;从建办之初的每年23 个审计项目到现在每年1516个审计项目;从最初的全省范围审计,到今天全国、乃至联合国审计,特派办的发展因审计事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壮大。档案默默记录着这一发展变化,也透过档案,我们看见了发展的不易与艰辛。

档案管理员,需要一份坚守,代表着一份责任。如何管理好档案,利用好档案,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是我每时每刻都在考虑的问题。因为我深知,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尊重每位审计同志们的辛劳、付出、青春和梦想,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审计发展历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审计工作不断前行。

档案管理电子化、档案查阅智能化、档案服务便捷化是档案工作的趋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必将迎来新的变革,这种变革带给我将是不断的挑战和成长。

我热爱档案工作,因为里面聚集有审计战友们的眼泪、汗水、青春和希望,更因为里面沉淀着责任、使命、梦想和情怀。(周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