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服务领导科学决策的“三重境界”
潘智勇(江苏省响水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王国维《人间词话》用文学的意象,概括和描述了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三重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笔者联想到审计信息服务领导决策,觉得两者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审计服务领导决策,也有上下求索、无怨无悔、殚精竭虑、渐入佳境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审计向领导机关报送信息,领导将信息批给被审计单位和党政系统督办单位。这一重境界里的意象,比较复杂,存在可能得罪人、影响审计与被审计关系的困惑和纠结,需要掌握技巧,走出迷茫。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涉及到体制机制改进、宏观政策完善,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审计发出呼吁。这时领导有批示,被审计单位不光不反对,还要感谢呢!这样的信息,可以大胆地报。一些共性问题,可以综合起来报,这样就会让个别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掩盖在共性问题中,觉得审计机关并非针对他们而不至于那么敏感多疑,避免引发一些牢骚怪话,或者配合上的掣肘。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和不足,事关党委政府职责的履行,需要领导知道,就要顾全大局,发挥“眼睛”作用,如实反映,对症下药,提出建议。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隐患,就要及时向领导反映,由领导批示,促进整改,否则,怕得罪人,不敢碰硬,不敢揭示,就会得不偿失,存在渎职嫌疑。至于,被审计单位的一般问题,能够在审计范围内完成整改的,就不一定非要向领导汇报了。不讲技法和效果的滥报,既会造成领导的批阅负担,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信息服务领导决策的第二重境界呢?依笔者的实践体会,以信息为桥梁纽带,将审计发现的问题直接导入政府决策的核心层面。在信息报送出去以后,通过运作,争取领导的批示,不去批给问题单位,而是下级领导报给上级领导,如常务副县长建议县长,在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时,研究解决审计信息涉及的问题。这种批法,让审计的问题成为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让审计的结果直接进入决策的核心层面。大家一起坐下来,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心理抵触情结相对较弱,相融度相对较强,规避了审计整改时,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直接的对立,同时,会议研究形成的纪要,更具约束力和执行力。被审计单位领导在维护自身诚信的压力下,会大力度推动问题整改。因此,审计部门在报送信息时,不能仅仅通过党委政府信息网络系统,一报了之,还要做好跟踪工作,向分管领导面对面的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批示和支持,将审计的问题列上地方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然后,通过政府常务会议的平台,实现审计机关的目标意图。这重境界的最大优势是,审计机关在推动审计整改时,由前台转到幕后,政府成为主角,负责协调组织整改,因而合力更强,效率更高,成果更大。

当然,信息服务领导决策,还有更高的第三重境界,也就是审计担纲,发挥决策咨询的“智囊”和“智库”作用,即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更高层次上服务科学决策。前不久,笔者所在的单位在公交公司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过程中,提交的审计报告和信息,引起了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领导觉得要推行公交优先战略,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责任和反哺企业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制约公交优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公交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感到审计提出的建议未经实践验证,遂指示审计部门会同财政局、城乡建设局、交通局、公交公司、联合到外地开展调研,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再提出发展公交的切实建议,并且做好政府和企业经费负担比例的测算工作,供政府专题研究使用。最终,审计部门不负重望,拿出了《公交优先发展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虽不是出自政府政策研究室,但凝聚了多个主管部门的共识和利益平衡点,且有外地城市公交发展的成功经验作铺垫,经领导批示落实后,发挥了更强的决策咨询服务功能,强化了决策的执行力和效率,成为城市公交大发展的“催化剂”和里程碑。(潘智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