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干部要增强“容错”本领
王广庆(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最近,“容错”一词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容错”是指宽容那些在创新探索中出于公心的失误,“容错”是建立在“试错”的基础上。

试错是一种勇气。在当前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中,给干部“试错权”,能够让干部打消顾虑,更能放开手脚去干事创业。然而,对创新创业的干部的宽容试错,并不是纵容。试错的目的避免出现更多的偏差,不是鼓励故意出错。对审计干部而言,在履行监督职责的过程中,更要增强宽容试错的责任和担当,练就和增强容错的本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审计干部对创新者要有容错的胸怀,就必须要具备判定“试错”的技能,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审计业务知识外,还要认真领会和钻研国家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创业创新等政策,在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中,只要被审计对象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审计干部就要容错,不但不予以指责,还要鼓励其创新,提高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者,要明晰内容。审计干部一要明确容错的内容,分清哪些是属于免责的范围,对违背科学以及不从公共利益出发的改革创新的坚决排除在外;二要明确容错的界限和级别,不能把重大错误和政治错误列入宽容的范围;三要明确容错的对象,要对那些想干事创业的干部进行容错,不能让个别干部钻制度的漏洞,借容错的机会给自己寻找“挡箭牌”,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最后,要打造“阳光审计”。审计干部对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失误”,要宽容这些“失误”,就必须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能卖人情、讲关系,要邀请专家和百姓积极参与,听取他们的看法,积极打造“阳光审计”,以公平的心态判定和处理,从而给被审计对象和群众一个交代,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王广庆)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