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热点”看审计热点
李道立(湖北省南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0日】
字号:【大】 【中】 【小】

从今年215日开始,人民网第十五次推出两会热点问题调查。八大热点话题即: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打虎拍蝇、教育公平、住房、环境保护、司法改革等,题题入审,题题关切。审计监督作为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国家利益和民生权益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看好国家的“钱袋子”是根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审计署考察座谈时也强调,审计部门要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促进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制政治建设。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重点,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政府运行成本,有效促进俭朴政府的建设。一是不断规范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每年审计工作的“重头戏”,坚持把抓重点、热点、难点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着眼点,不断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资金重大部门、权力重点单位、发展要害区域及民生工程等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促进被审计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目标与被审计单位事业发展的目标相统一,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积极探索政策执行审计。探索政策审计必须从深化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入手,将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结合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既能指出已执行政策的不足之处,也能对即将出台政策或尚未制定的政策提出专业建议,将审计关注点从资金使用转向政策过程,并逐步过渡为政策审计。三是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合理拓展审计职能,完善审计制度,实现从经济卫士到经济助手的转变。加快审计结果公开范围、层次和水平的建设,全面改观政府与民众的信息沟通。建立财政收支审计的宏观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推进政府审计对经济运行中的系统风险的监督,优化政府财政的有效支出。建立财政与金融的审计数据预警体系,在审计内容上形成一个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提升反映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的水平和层次,提高政府抵御风险的能力。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是保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国有财产的守卫,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尽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抵御、查处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一是突出保护性。现代审计的实践越来越表明,审计理念要从过去的“经济卫士”转变到“免疫系统”,将抵御“病害”,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推动全社会经济运行系统改进机制、健全体制作为审计的中心工作。要抓住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关键问题,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去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二是注重修补性。要从完善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时要确保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发挥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充分运用审计专报,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时效性。灵活运用审计建议函,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广泛性。积极引入外部参与机制,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的可行性。三是发挥预防性。审计要真正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要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和修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抵御,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优化审计管理,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运用审计立项方式。以预警为目标,探索和实践预审方式。以预防促效益,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跟踪审计。

推进审计结果公开是关键。从“两会热点”反映的话题看,民生是保障,公开是关键。一要有结果公开的自信。为了有利于政府加强财政管理服务、人大监督预算服务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对关系民生的社保、住房、文教卫、三农、资源环保、“三公经费”等,找准项目,连年安排,积极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结果公开,敢于让人民群众品头论足,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二要敢于在审计公开中亮细账。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公开中要敢于像审计署这样,详细列出公务出国的团组、人次、领导级别、是否带翻译等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审计结果的最大效力。三要及时回应民众的疑虑。审计结果不仅要向人大报告、向社会公开、向人民负责,同时公开的内容也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好监督。审计监督,更多的是政府自身监督,强调审计结果让老百姓看得懂、好监督,是中央政府向社会释放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积极信号,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和老百姓看得懂的程度,正是审计工作取信于民的重要标志。及时消除质疑,确保公众对审计结果读得懂,看得明白,以判定其是否用得合理、花得公开。四要经得起监督检查。要让审计工作真正做到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并经得起纪检监察、审计的检查,让审计结果、权力运行真正在阳光下,并赋予其公开、公正、公信的新内涵。(李道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