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化“正在”带动政府治理效率提升
潘智勇(江苏省响水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在审议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以下简称整改报告)的报告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胜认为,整改报告中有30多处提到“正在”整改、规定和查处中,建议有关部门把整改落实到位,把这些“正在”都消化掉。(20151225日《中国青年报》)

在一个时间段内,整改未完全到位,原因是多方面,《整改报告》也作了解释和说明。但人大委员的担忧和期待,也需要正视。因为,未整改的事项,有的涉及多个部门,光有审计的跟踪督促,还难以解决,需要统筹解决和协调配合。有的是问题情况较为复杂,特别是少数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逐步梳理解决。有的是相关制度规则不符合实际,未及时修订完善,或相关重大改革措施正在统筹规划、深入论证、试点试行,需要一定时间。

可以说,已经整改的事项,都是好吃的“肉”,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稍微懈怠和放松,就有可能使未整改的事项,久拖不决,还有可能让问题部门竞相效仿,在评价和反馈审计整改的状况时,把未整改的事项都打入“正在”的包中,为行政不作为找托词,为规避问责找“挡箭牌”。所以,应该顺应人大委员的期待,一边大力提升整改率,一边再宽限一段时间,大力进行整改攻坚,将“正在”整改的未整到位事项,尽量都消化掉。

这就要求在整改报告中,对“正在”整改的问题,作出一个明确的交待,列出未整改问题单位承诺的整改时间表,以及相关措施和责任清单,用公信力去涵养和保障执行力,也让公众有一个预期和依据,便于实施检查和监督。还应健全审计整改检查制度,在下一年度整改报告中,将审计整改执行情况的检查作为审计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并且公布上一年度未整改事项的整改情况。让公众有依据去评说,整改不到位,能否理解,能否接受,要不要担责,谁该担责,从而将监督的压力,传导和转化为整改的动力,使整改未到位的部门和负责人,打消用“正在”拖拉疲沓,隐盖不作为的念头。

当然,人大委员提出的其他解决办法,如对重大问题,实施重点监督,必要时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领导机关作出专题报告,提请有处理权的机关进行督察督办;加强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审计整改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加大考核和问责究责力度等,也是消化和治愈“正在”的“猛药”。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方可使这些“正在”,逐步减少,乃至零出现,从而带动政府治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潘智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