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主旋律
魏明坤(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当前,审计工作中一些老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形势发展,又出现一些新困难新挑战,科学审计理念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审计队伍素质、组织管理模式和技术方法等还不适应发展需要,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差距;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滞后,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全国审计工作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整体合力,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建设需要加强。破解这些难题,必须依靠创新,让创新成为审计干部头脑中的第一信号、成为审计工作中的一种习惯,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解决新问题。

新常态下确立新追求,新开局前明确新部署。各级审计机关及人员要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树立创新意识,焕发创新激情,激发创新活力,对过去问题不回避、现实困难迎着上、尖锐矛盾不后推,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唱响“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创新主旋律。

一要创新审计管理体制,增强审计独立性。依法独立是审计监督公平公正的有效保障。“十三五”时期,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党管审计,围绕依法独立这一核心,一方面要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大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的频率,为依法履行审计法定职责提供机制保障。另一方面要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加强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坚决杜绝人情审计、关系审计、圈子审计、指示审计,把审计公权力关进制度之笼,确保各项审计监督活动既符合法定程序,又公开透明,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

二要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加速实现全覆盖。审计全覆盖既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又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时期,要注重顶层设计,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

加强对项目计划的统筹管理,摸清本区域审计对象底数,确定不同审计对象的审计频次和组织管理模式,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统筹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和年度计划,实现项目计划全覆盖。

加强对审计资源的统筹整合,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对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进行资源统筹,探索实践上审下、交叉审、跨区审,做到重点部门、单位要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

加强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全面审计。同时加大对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及领导干部的审计频次,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实现审计范围全覆盖。

加强对信息共享的推进,一方面要建立各级审计机关、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与财政、国资、纪检、检察等执法执纪部门的联席联动,扩大审计成果覆盖面。

三要创新审计管理制度,加速职业化建设。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是建设高素质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能力的基础。“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基本落脚点就是培养一批有职业精神的审计人。简单的说,就是要培养一批有崇高职业理想、正确工作态度、良好职业技能,既能严格依法审计,又能严格遵守审计纪律的人。所以“十三五”期间,各级审计机关要以审计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符合审计职业特点、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

在“选人”上要明确准入标准,实行省级以下审计人员统筹统配,把好“入口”关;在“用人”上要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和职务晋升机制,把符合职业化标准的优秀人才优先用起来,把好“进阶”关;在“强人”上持续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和深度,把好“提质”关;在“管人”上坚持权责一致,实行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和职业保障机制,把好“管理”关。

四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加速一体化建设。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在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上,实现“七个一体化”和“六大转变”。这是新时期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十三五”期间,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审计工作发展需要,把“七个一体化”融入审计、嵌入监督,做到在审计内容和范围上,形成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民生审计一体化,境内与境外审计一体化;在审计资源整合上,形成审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项目方案、组织实施一体化,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审计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一体化;在审计作用发挥上,形成查处问题与促进发展、分析原因与推进改革、促进整改与推动问责一体化,惩治腐败与促进廉政、揭示风险与维护安全、促进公平正义与推进民主法治一体化。“六大转变”:即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由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转变。这些措施的落实,将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五要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加速信息化建设。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既是适应新常态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加快实施“金审三期”工程、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形成独特的“国家审计云”是“十三五”期间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在推动全国同步“建起来”,建成数字化审计指挥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审计综合作业平台、模拟仿真实验室和综合服务支撑系统,构建国家和省级审计数据系统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先有技术平台,加速推动上下内外“联起来”,在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联网审计中,实现计算机审计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强化信息化方面的业务培训,在推动及时有效“用起来”上下功夫,让审计人员更加具有发现问题、查处问题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促进审计质量、审计效率双提升。

六要创新审计理论研究,总结审计规律性。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十三五”时期,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为目标,明确审计理论研究方向,在审计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总结规律,以务实态度创新和深化审计理论研究。

加强对国家战略、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形势及审计监督对象和事项的研究,为更好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培养一批有眼光、有思路的审计研究团队;加强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培养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业务精英;加强审计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提炼,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理论或制度规范,为审计实践提供指引,培养一批能干事、懂研究的理论能手。

总之一句话,审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就要把创新作为更好履职的动力源,源源不断地为履职尽责提供正能量,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成为贯穿“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主旋律。(魏明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