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框架意见》精神 扎实推进审计“全覆盖”实践
魏明坤(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12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为全面深化审计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随着《框架意见》的贯彻落实,一个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将逐渐形成,其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既是本次审计改革的亮点,又是学习贯彻《框架意见》精神的着力点。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在推进审计“全覆盖”的进程中,有必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牢牢把握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所以,各级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审计范围的全覆盖。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监督范围上的全覆盖。二是实行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对重点部门、单位要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对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及领导干部要加大审计频次,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三是实行审计建言献策的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通过审计全覆盖发现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总结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厘清“三资一责”之间的辩证关系。“三资一责”是指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三资”既是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具体指向,又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三个方面,同时又是审计全覆盖的三个范围。“一责”针对的责任主体是领导干部,所涉及的范围是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辩证地看,二者看似独立分割,实则是统一对等,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开展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反之,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事必关联到“三资”,继而从“三资”的管理使用情况中掌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可以推断,加大领导干部任前、任中、任后审计,将是实行审计全覆盖的主要形式和可行之举,既是实现对审计范围、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又是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监督的全覆盖。

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的实践探索。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根本,是创新审计管理机制、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的前瞻性、科学性的机制改革。实行审计全覆盖,不仅需要制度机制保障,更须在统筹整合现有审计资源上下功夫、作探索。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做好项目计划统筹工作。各级审计机关在摸清本区域审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审计对象数据库,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突出年度审计重点,确保在一定周期内实现项目计划的全覆盖。

二是加强实践探索,做好上下联审联动工作。针对一些重大民生事项等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时,要整合各层级审计资源,积极探索“兵团式”、“上审下”、“交叉审”审计管理模式,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作用。

三是加强职能建设,做好审计建言献策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建设作用,针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普遍性、典型性的机制体制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适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党委政府和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完善管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

四是加强联席制度,做好成果信息共享工作。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成果交流、信息沟通工作,建立健全审计成果、审计信息发布公告机制,推行“阳光审计”,实现审计成果和信息及时共享,提高审计工作监督成效。

五是加强内部指导,做好基层审计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辅助作用,有效整合或借用社会审计力量,弥补人员不足、技术空缺“短板”,除涉密项目外,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必要时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

创新审计组织形式和审计技术方法。在审计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要创新审计组织形式,探索实践上审下、交叉审、跨区审等审计组织模式,让重大项目、重点资金、重要资源等流动起来,改变“熟面孔”审计“老单位”的原有现象。要加速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施联网审计,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建立健全审计职业化工作机制,加速推进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加大审计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推动审计队伍向专业化迈进。建立健全数据定期报送制度,加大对采集数据的集中管理力度,对获取的数据资料严格保密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物理隔离管理,确保审计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魏明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