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框架意见》文件精神从打造“审计铁军”做起
王广庆(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12月8日,审计署组织召开全国审计机关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配套文件,刘家义审计长对全国审计机关学习贯彻中办国办文件精神提出了要求。 对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要深刻领会中办国办文件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文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要苦练内功、勇于创新,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以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精湛过硬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器”和反腐倡廉的“利剑”。

心怀“敬业”精神和“敬重”之情。“敬”有两重含义,一是“敬业”,即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对于审计干部来说就是忠于审计事业,恪尽职守,明确审计目的,端正工作态度,努力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做到爱岗敬业,首先思想上要“专心”,因为选择了审计这个职业,就要做到无怨无悔,胸怀专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业务,严格遵守各项审计规章制度,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从而对得起这份神圣的事业,其次行为上要“专心”,即在实施审计项目中,要做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正确对待自己审计的项目,有时审计思路和灵感会因为不专心,而“失之交臂”,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成效;二是“敬重”,尊老爱幼、尊师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能生德”,在工作中,审计干部应该常怀一颗尊敬的心,做到尊敬领导和同事,以礼相待;要团结互助,在事业上主动关心新任职的年轻审计人员,起到“传、帮、带”作用,在生活上做到助人为乐,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拥有“净”心和心“静”的境界。“净”,从字面上理解即干净、环境整洁,其内在的含义是要保持心灵的干净和纯洁,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求真务实,营造一方工作净土。作为审计干部,不仅做到衣着干净、得体,更要做到心灵干净、思想纯洁,要摒弃思想上不正确的看法、想法,净化心灵,端正生活和工作态度,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到淡定、豁达和宽容,面对进步和荣誉,绝不能沾沾自喜,时刻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思想境界,以清醒的姿态积极应对审计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时刻保持阳光的心态,在谦虚和谨慎中不断取得更好的业绩;“静”,即安静、静心。古人曰“凡物静观皆有得”,孔子说“才需学也,学需静也”,更有人说“静能生慧”。强调“静”是因为审计干部进行工作和学习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单位环境安静了,大家的精力都能集中到工作和学习上,浮躁的心境也会不由自主地被转化,从而定下心打开电脑、翻开账本进行审计。自发地维护安静的工作环境,应该成为审计干部自主管理的一种境界。“静”是一种态度,梦想很遥远,审计干部需付出无尽艰辛,梦想亦近在咫尺,只要大家抱着必胜的决心,而前提便是静。当他人浮躁时,审计干部要做到心如静水,当他人喧闹时,要做到闭口不言,当他人玩乐时,要做到静心研究。态度决定高度,心怀“静”的态度,方成大器,因为“静”是超越梦想的前提。

树立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工作实践中,审计干部要树立“争第一创一流”的意识,对比先进找差距,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竞争能力。要争当审计工作尖兵,把发现案件线索、查处重大违规问题、廉洁从审、撰写审计信息、计算机审计、绩效审计等工作作为奋斗的目标,争当审计能手,争做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审计干部在树立竞争意识的时候要防止消极因素,要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克服竞争中的消极面,明确竞争不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竞争不是阴险和狡诈、暗中算计人的,而是齐头并进,以实力超越;竞争不排除协作,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信念,单枪匹马的强者是孤独的,也不容易取得真正的成功。

着力打造“精”品审计项目。对审计干部而言,要具有朝气蓬勃的干劲,树立崇高理想,崇尚精品意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把审计质量作为审计项目工作的“生命线”,树立精品意识,全力提升审计质量。首先,要把好调查了解关。基层审计干部要以审计事项为单位做好调查了解记录,作为审计方案编制的依据;其次,把好审计实施关。审计工作全过程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审计准则等规定办事,依照规定程序实施现场审计;再次,把好审计报告关。即审计结果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建议切实可行;最后,把好审计处理关。要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工作机制和完善审计执法联动机制,用好审计处理处罚自由裁量权,切实把好审计处理关。

总之,在今后工作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从思想上、行动上、业务上不断进行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把自身打造成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审计铁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王广庆)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