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不进的保障房到底谁之过?
华啸(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审计署审计发现,贵州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竟一直闲置,最长闲置时间达两年。央视记者通过明查暗访了解到,一些小区房子虽已建好,但是水、电等还不能入户。这些保障房项目国家财政投入逾85亿元,可因为配套设施不完善,老百姓有房迟迟住不进。(11月22日新华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建设保障房,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实属一举多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然而让建好的保障房闲置,岂不等于让民生资金趴在账上“打呼噜”?好好的民生工程,只因一些部门的“不为”、“乱为”,生生被弄成了“伤心工程”。 我们不禁要问:保障房闲置究竟是谁之过?

究其原因,地方政府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与其说保障房建设是民生工程,不如说是政绩工程。财政出钱了,数量达标了,成绩报上去了,那就可以了,新的一页就可以翻开了……说到底,还是政绩思维在作祟。有关政府部门在建设保障房过程中也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和规划,导致保障房主体建设推进快、配套设施跟进慢;同时,城市开发建设欠账大,配套建设资金跟不上,以致一些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但配套建设滞后。

其次,相关部门监督缺失、问责不力。从地方人大等权利监督机构,到住建、审计等监督机构,也出现了相关部门踢“皮球”、相互推诿的情况。更荒唐的是,贵阳市住建局局长,一听记者采访,竟直呼自己“不是局长”。这样的尴尬境况,不仅折射一些部门、一些领导干部不敢担当的表层问题,更照见了规划不足、监督缺失、问责不力的权力症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批量沉睡的保障房责任,终非一个“隐身术”失败的局长所能承担。舆论监督的分贝再高,审计监管的技术再妙,“永远也叫不醒装睡的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对畸形政绩观的雷霆纠偏。

二是要把保障房建设真正打造成民心工程。这就需要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从规划设计、立项、招投标、施工建设、受理并分配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严格控制和审计监督,不能造成国家的重大经济损失后再“亡羊补牢”。同时,在审计监督过程中也要保证监督权力不走样、不异化。只有政府制定详细可行的保障房建设规划,再加上各级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民谋福利,才能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实现自己的“住房中国梦”。

三是要加强审计监管,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保障房跟踪审计工作。一是调查追究责任。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配合审计机关全面开展调查工作,对调查出的所有问题采取措施立即整改;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二是完善配套督促尽快投用,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及工作时限,确保已建成的保障房达到验收条件,并按政策要求制订分配方案,做好入住工作;三是对在建的所有民生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强化落实整改,严防类似情况发生,把保障房建设投用等重大民生实事办实、办好,确保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此次贵阳保障房事件,给各地审计机关敲响了警钟:百姓之事无小事。审计机关要以高度责任心将保障房跟踪审计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改善民生,真正落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华啸)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