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浮躁,审计人当身体力行
龚萍(江苏省响水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4日】
字号:【大】 【中】 【小】

当下,审计人员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不同程度地也要受到社会风尚和舆论思潮的影响。心浮气躁,畏苦怕难,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实用主义,不求甚解,拈轻怕重,追名逐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浮躁作风,对审计人员是一种考验。所以,拒绝浮躁就有了现实的必要性。

要知道,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为图省事,走捷径,不是通过对财务收支会计账目的核查,而是直接把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总结和领导述职报告等非审资料,拿来作为审计的依据;没有对专项资金设置的政策背景吃透,把握住政策预期目标和审计发现问题之间的差距和症结,就匆忙提出审计建议;没有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而是根据经验主义,或者为凑篇幅,提出没有操作性的建议;没有坚持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而是好高骛远,或者直接把发达地区的做法,照搬照抄过来,致使审计建议不服本地“水土”等等浮躁和脱离实际的表现,在个别审计人员身上还是存在的。

浮躁,是想问题做事情不踏实不认真的表现,是问题研究不深不透不成熟的表现,是导致事物联系缺乏关联性、针对性、操作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主因。用浮躁之气对待审计事项的核查,对待审计报告、信息等成果产品的撰写,势必会不深不透不实,势必会影响其整体质量和价值内涵,也制约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和服务决策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是审计人员作风不够扎实、学习不够深入、思谋能力素质不够高强、思路和视野不够开阔、责任担当不够坚强的综合反映。

审计是高层次、综合性监督,在实现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要想有地位,有作用,有影响,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讲真话、报实情、讲实话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精审、会谋、善写和能说的复合型素质,坚决拒绝浮躁之气,反对形式主义,积极倡导潜心研究问题,“十年磨一剑”,不弄清问题真相不罢休的精神,积极提倡沉稳严谨、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科学主张。如是,在审计产品中,才会不断涌现让人眼睛一亮、拇指一翘、牵一发动全身的好主张、好声音和金点子,审计人员才能无愧于决策“谋士”的称号。(龚萍)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