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要做好“精”字大文章
魏明坤(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来,“精准”一词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视线和工作视野,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精准”营销,“精准”扶贫,“精准”医疗等等。

古人云“行成于思毁于随”。联想到审计工作,也需要“精准”意识和“精准”理念。当前审计监督进入新常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想取得骄人的业绩,只有脚踏实地、精细耕耘,才能步步为营,打造出更多的审计精品项目。为此,无论是眼下还是长远,在每一个项目审计中,都要提倡和保持精准意识,做好“精”字大文章。

首先,审计的目标要“精准”。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对待每一个审计项目,往哪审?审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成果?等等,都要事半功倍、心中有数。否则,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目标不具体,任何项目的审计都是难以出成效、有成果。所以,审计项目要想出成果、成精品,就必须加大审前调查力度,在审前调查上下功夫,对调查取得的资料信息要集思广益、科学论证,进而编制详实的审计实施方案,确立精准的审计目标,为往哪审、审什么指明方向,为打造精品审计项目奠定目标基础。

其次,审计的过程要“精细”。严格的制度还需要严格的执行。现实工作中,如果不按法定的审计程序、方法步骤及审计方案的人员分工、工作要求等去审计、去监督,那么,这样的审计就有可能“脱档变调”,成为“脱稿”审计、“高速”审计。所以,要想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每一个审计项目任务,就必须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步骤、审计分工等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实施审计监督;严格按照审计规范和操作指南要求,做精做实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细节,查实查透每一组数字、每一个疑点、每一个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才能确保审计数字的铁证如山,为打造精品审计项目奠定质量基础。

再次,审计的结果要“精确”。审计结果既是审计质量的直接体现,又是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间接表现。因此,把好审计结果的“出口关”既是职责所在,又是守好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大意不得,马虎不得。所以,在对待审计结果上要加大三级复核力度,把审计取证、底稿编制、报告撰写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遐思消灭在各自的职责范围,确保审计质量问题不在自己手上发生。加大审计质量审理力度,对各个审计组上报的审计卷宗要加强复核、集中审理,通过法制机构的审理、业务会专题讨论等程序,对审计问题的定性、法律法规的引用、处理处罚的公正性、恰当性等进行专业性的确认,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每一个审计事项、每一个问题的查处等精确无误。(魏明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