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保护神”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30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的主线,对我国经济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诊断”。

和以往的审计工作报告相比,今年的报告增加了对经济健康运行的考量。在把握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这次报告前瞻性地揭示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列明,既有“总账”,也有“明细”,让老百姓看得懂、好监督;直面热点问题,也不回避敏感问题,坚决向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行为“亮剑”。报告对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点得清楚、说得明白,通过加强对审计问题的综合分析,为问题的解决以及后续改革明确了方向,从而为彻底祛除“病根”奠定了基础。

审计对着资金,也连着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应该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核心。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审计不止于发现问题,更要监督整改。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报告从制度、机制上提出不少建议,着力促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问题,体现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临“三期叠加”矛盾。经济想要平稳较快前行,需要正确判断并且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体检诊断、治病强体”的功能尤为重要。将这一功能落实好,需要强化审计监督,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积极盘活存量财政资金,促使国家稳增长的资金真正用到“刀口上”。

新形势、新任务对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也提出新要求。李克强总理指出,广大审计人员要牢记责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好重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加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完善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制度,全力推动改革发展政策和重大项目落地,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挥独特的促进作用。同时要牢牢盯住公共资金使用,当好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念好权力运行“紧箍咒”,既不能让资金“趴在账上睡觉”,更不允许资金跑冒滴漏和被挤占挪用。特别是各项民生资金,都是事关群众饥寒冷暖的保命钱、救济款,决不能被“鲸吞蚕食”。要瞪大“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和揭露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切实起到审计反腐“尖兵”作用。为此,审计机关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的审计“铁军”,更好履行审计监督责任,为促进“反腐、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人们期盼审计机关可以承载着群众期待和发展需要,激发经济前行的更大动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