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说不 善于说行
荆锻洋(山东省海阳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前段时间,中国审计报刊发文章《要敢于向“不会”思想说“不”》,得到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的高度赞同,并号召每个审计人员,特别是每个共产党员,随时都要敢于并善于向“不会”说“不”。

作者对“不会”两个字的理解是深刻的,面对着当下日趋复杂的审计形势,或者是不熟悉、不擅长、不精通的工作领域,或者是陌生的工作环境,抑或是一些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却不一定有所“收获”的“疑难杂症”,一些审计人员总是习惯于用“不会”两个字为自己开脱。“不会”,力尤不及,真的不会,缺乏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素质和能力;推诿扯皮,假的不会,对难题心存胆怯,从心里打怵、不情愿。能得到刘家义审计长的首肯,这里的“不会”当然指的是假的不会,以及“不会”背后的习惯性和理所应当。

审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排除新进人员初来乍到、相关工作接触较少,或者因业务水平、洞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掌握法律法规程度有限等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难以胜任的情况,“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谁都有一个从“生”到“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只要肯在工作上下功夫,都是可以学会的;而那些审计的“行家里手”,对工作,他们“轻车孰路”、“见多识广”,对问题、对人际、对沟通他们都有比新手更深的理解,但也深受遇难则避、绕道走、“多栽花、少种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机制诟病影响,面对难题“不会干”“干不了”,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积极作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担当。

“权力的运行需要监督”,“权力越大,滥用职权的危险也就越大,监督也就更严格”。从职能上讲,审计部门就是政府公权力运行的监督部门,负责地方政府各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从法律上讲,有执法就有监督审计,这是法律赋予审计部门的神圣职责。倘若连监督部门对待问题都得过且过、对待权力的滥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人民的利益谁保证、人民的财产谁监管?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自古以来正是每代革新者不为古法框框所拘泥,不为流言蜚语所左右,不为权威权势所羁绊,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事实也表明,没有首吃螃蟹的勇气,没有攻坚破垒的气魄,难以尽其功,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以改革创新推动审计,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依法治国,就要敢于说“不”,心中常念“不”字诀,踏踏实实做好“不”字文章。

不唯“上”。何为“上”?在一些人眼里,传统是“上”,规矩是“上”,习惯的做法也是“上”,这些统统要放在高堂之上供奉着,动不得碰不得。还有些人会认为,上级便是“上”,领导便是“上”,一些老旧的精神指示、逐渐脱离形势的政策依旧必须照单全收,唯唯诺诺,画地为牢。“尽信书,不如无书。”陈云同志也曾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都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真正的“上”并不一定在书上、在传统、在规矩、在领导,而是活在鲜明的当下,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

不畏“难”。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上,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苦练内功,补上短板,加强审计业务学习同时,起头并举法律法规、技术方法、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学习研究,提高综合能力素养,不做“门外汉”。在思想上,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牢记习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嘱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坚定“我能行”的信念,坚决摒弃“不会”思想,远离“不会”陋习,与“不会”思想说不。在行动上,谨慎谦虚,务实勤恳,敢干事、善干事、肯干事,学习身边同事和审计模范作风,打破“我不会”“我不能”的行动桎梏,营造我能干、我能行的审计新常态氛围。

不讳“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审计人习惯说“不会”的心理诱因无非是怕得罪人、犯错误,因工作性质特殊,所以对工作中的可能发生的问题思虑过甚,瞻前顾后,以至不愿出头思想蔓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有过,只是大小有别,轻重不同,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一个人有缺点有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要想对“不会”思想说不,就要提倡“知过不讳,改过不惮”,要做到从善如流,纳谏如流。古人云,多闻己过,广达民情。于审计工作而言,知一己之过非小事,系百姓利益。不避讳错误,多闻已过,于己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荆锻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