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工作 推动政策落实(审计署沈阳办)
唐鑫(审计署沈阳办)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切实加强审计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赋予了国家审计新的历史使命,是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国家审计历来被称作“经济卫士”,在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为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作出了独特贡献。继资金运用、经济责任人成为审计重点关注对象之后,政策落实开始作为常态性对象进入审计视野,受到持续、全面、重点的监督。

    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部门和地方利益牵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政策横向和纵向沟通传递的不通畅等多种原因造成了中央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诸多问题,需要制度化、常态化的监督去检查政策执行效果、督促措施有效落地、保障政令畅通无阻。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宏观、全面、深入地跟踪审计,用审计的专业眼光去审视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执行过程中的阻碍、关注体制机制的漏洞、提出整改完善的建议,将会给个别地方政府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懒政行为带来巨大压力,有利于助推政策落实进度、瞄准措施执行准度,让国家政策真正发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实质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国家审计聚焦政策落实,实现了措施决策与执行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国家审计关注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自上而下地摸清政令下达路线,地方有没有执行中央的政策文件?有时间限定和量化指标的措施项目具体进展如何?政策实际效果有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为依据,以政令下达、资金运行、项目实施为线索,国家审计以全局性眼光查找各级别、各部门、各环节等方面的漏洞,以批判性思维揭示实际执行中存在的没有落实、延期推行、执行不力等问题。另一方面,针对掌握实际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国家审计通过分析问题或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和应对新情况的措施,从下而上地反映具体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谋。问题的存在不是单方面的,这既可能是地方的执行问题,也可能是地方的特殊情况,还有可能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国家审计以其独立的姿态、综合的视角打破利益阻隔、抛开部门界限,向中央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完善上层建筑的构建。这种双向的信息传达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良性反馈机制,在互动性的相互调整中,政策既得以有效落实,又得到自身完善。

    这是对审计“全覆盖”的重要诠释,为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拓宽了实现路径,为国家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是,挑战与机遇并行,审计机关还是应该提高警惕,保持职业谨慎性,重点关注新环境下可能遇到的新问题。第一,要处理好掌控全面与突出重点的问题。政策跟踪审计涉及一系列政策、多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审计人员较为有限的前提下去高屋建瓴地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发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第二,要灵活运用审计方法,恰如其分地进行审计取证。政策跟踪审计不同于常规财政或财务类审计,很多问题不能靠财务资料来反映,调研、座谈等综合方式得到更多的运用,间接的资料、专业的内容、复杂的情况可能致使“取证难”问题凸显,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原则难以有效把握。第三,要科学合理定性审计结论,控制审计风险。政策跟踪审计主要以政策运行为主线,关注逐级落实的情况,较少发现明显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较多以落实不到位等难以直接定性的方式存在。如果要定性落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以更专业的调查研究思路、更确凿的审计证据、更明确的追究责任主体来证明和推敲,这无疑增加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难度。

    总之,国家审计关注政策落实,是加强审计监督的重要体现,更是国家审计促进国家良治的有益探索。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牢记光荣使命,明确审计思路,完善审计方式,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不负党和国家、人民的厚望和期待,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独特力量。(唐鑫)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