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不如借力巧干
刘丹 (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报告年年出,但如何出,每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只有薄薄的几页纸,但其“真身”实际包含的附件又岂是几百页会计资料所能涵盖的,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取得审计实效,这并非一头扎进账本中所能做到的,真正接触审计,才知道审计人不仅需要埋头苦干,更需借力巧干。
     
    “谋”而后动,借力计划。审计工作不是简单纠错查漏看账簿,审计人员并不会第一时间就一头扎进财务账册的审计当中,审计项目安排是否科学,组织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效。因而审计工作突出一个“谋”字。
    
    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限于进点到出报告,还应包括审前工作开展与审后工作整改。通过审前计划了解被审单位现状;制定初步审计计划,并随着对被审单位的了解,进一步修改计划,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用计划指导审计工作,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入驻被审单位之前,审计工作已然展开。
     
    众人拾柴,巧用分组。审计工作千头万绪,突出重点才能高效审计。审计工作一直是团队合作性工作,靠个人蛮干出不了成效,抓住重点后,如何合理分工,不仅关系到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还影响着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在分组上,徐州市审计局形成高手带新手,老手带生手,将有相关经验了解被审单位情况的人员分散在各个组内,组与组之间不仅事前统一口径,事中随时沟通,事后加强配合,形成有效联动,在干中学习,在学中提升的良好氛围。
     
    着眼宏观,立足民生。近年来,审计项目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关注的层次不断提高: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政治和生态等领域拓展,因而在审计中不能仅局限于账簿中的查错纠弊,更应向社会“免疫系统”功能转变,从推动完善治理方面提升。以公交审计为例,虽此次审计的目的在于为政府收购决策打基础,但审计人员不应持公司态度或政府态度审计,而应在审计中注重社会效益,在了解企业资产负债真实性的同时,还要了解其经营情况和社会公益性效益,做到公平、正义,站在宏观层面分析问题,站在如何改善社会治理、改善民生角度思考问题。
     
    善于思考,借助交流。在审计中,更为重要是与被审单位的财务人员交流,由于审计时间受限,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抓住主要问题。首先需要审计人员自身的思考,针对账簿中的异常情况,审计人员先要自行判断,但绝非闭门造车。在形成了初步判断后,与财务人员进行交流,进而佐证或纠正先前的判断,从而找出问题的真正成因,借助被审单位人员的力量,加快审计工作的完成。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要保持较高职业谨慎性,精准的职业判断力,更是在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上做了更高要求,将想要了解的问题清晰的表述给财务人员,同时又要能够从财务人员的言语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清思路,精简表达。虽然各项审计难点重重,但在审计层面上,这其实还只是初级阶段。将各个审计项目的情况、各个审计小组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汇总提炼出审计工作报告的核心思路,并用最精简的语言把主要问题逐个串联起来,呈现给政府、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乃至亿万公众,让他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审计工作的思路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特点、共性和建议,才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环节。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思路清晰不能被庞杂的数据迷惑,更是对审计人员文字功底的考验,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说是智者,由于审计报告面对的群众水平不一,因而审计人员必须像智者一样思考与表达,将所发现的问题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政府与公众一眼看出问题所在,从而为决策加速。(刘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