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给审计干部的启示
侯天柱 陈迪刚(江苏省赣榆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字号:【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时下,审计机关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看一看、量一量,看看平常时候能否“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否“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能否“豁得出来”。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 眼下,那种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很少见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也只是偶然现象,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因此,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能“看得出来”。 首先,平时能看得出来,是指在平常日子里,面对大家与小家、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人与己、先与后的选择时,谁是共产党员,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它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对人对事的点点滴滴之中。其次,平时能看得出来,就要正确处理困难和利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吃苦在前;涉及利益的时候,要享受在后。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装在心中,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次 ,平时能看得出来,就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平时能看得出来,不只是语言表白,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而是一生一世的苦苦追求;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坚强的信念支撑。所以,审计机关的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自重以树好自身形象,自省以保持党性纯正,自警以防止党性滑坡,自励以追求党性升华,时时处处都不忘党员特殊身份,不忘个人形象与党的声誉的关系,不忘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的不同,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要养成“修养无小事,处处常坚持”的观念,坚持做到把共产党员的追求和信念写在自己的行动上,印入人们的心坎里。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危难之处显身手,关键时刻见英雄。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平时能否当标杆、做表率,而且更要看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刻能否“站出来”。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是能够“站得出来”的。那时候,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肯定是党员。正是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中国革命才最终取得胜利。和平时期,尽管很少遇到枪林弹雨的危险,但同样也有风与浪、艰与险、血与火的考验,同样需要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勇于牺牲奉献。比如: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中,党员干部总是站在最前面的一员,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这就是因为,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是能够“站得出来”的。在新形势下,我们各级审计机关每个党员干部将面临更复杂、更严峻的考验。审计工作处于经济领域的风口浪尖,担负着捍卫改革开放成果,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可以依赖的审计信息,揭露违法案件,切实保护广大群众和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神圣职责,随时都会有重大任务在肩,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大力培育党员干部不怕艰难困苦的奉献精神,在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在危难时刻能够冲锋陷阵,在关键时期能够勇挑重担,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危及关头“豁得出来”。 一提起“共产党员”这个词,人们或许会想到一个又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在人们的心目中,共产党员是一个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多年来,无论是战争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阶段,都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楷模,他们活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折射出一个时代中最闪亮的光芒。作为审计机关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古人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审计的职责就是查错纠弊,服务经济。时代的发展赋予审计人员更多的责任。当好经济卫士,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必须坚定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敢于占胜困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赶超先进。其次要有拼搏进取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党员审计干部敢于担当,就能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和韧劲,带动广大群众昂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推动工作进步,促进事业发展。再次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每一个党员审计干部,无论任何情况,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从全局出发、担当重任,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责任,面对困难和问题、艰难和险阻、矛盾和纠纷,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善于突破常规和禁区、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实现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做到无愧于“我是党员审计人”这个称号。
    
    “看得出来”、“站得出来”、“豁得出来”,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渐进升华过程,三者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共同铸就和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侯天柱 陈迪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