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蝶变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3日】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 】
字号:【大】 【中】 【小】

天下之治,有因而革。

4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进军的号角,气势磅礴,振聋发聩,响彻神州大地。中国的经济走上了一条突飞猛进的快车道,我的家乡——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沐浴改革春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蝶变

从“住”说起。以前,家乡十分偏僻,听老一辈的人讲,到处是湖泊,人们依湖搭建茅草房居住。上世纪80年代初,普遍居住的是土瓦房、红砖房,个别人还住着茅草房,屋子里黑暗、潮湿,空间小,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漏小雨,每家的必修课就是忙着用脚盆来接,一到冬天寒风凛冽,住在屋里好不是滋味,刺骨的寒风透进来,吹得耳朵疼。那时的学校就甭提,阴暗的教室,一到冬天,风一吹窗户呼呼作响,坐在窗户旁的同学生怕玻璃掉下来砸到自己。90年代末,村里的洋楼如雨后春笋般代替了破旧的房屋。近几年搭上了“武汉南部生态新城”大建设的便车,新港新区这个地方以前都是一片荒地,处处呈现繁荣兴旺景象,一座座高楼大厦坐地而起,花园小区、绿色村庄比比皆是。2018年秋季,金口小学、高中的校舍正式投入使用,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橡胶跑道有学生正在上体育课。走在金口街上,一处处独具风土人情的住所让人留恋。

让“行”印证。上世纪90年代,家乡到镇政府所在地没有通公交车,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十分难行。用乡亲的话说:“雨天能游鱼,晴天能赛驴”。道路两旁杂草丛生,显得十分冷清,人们很少外出,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镇政府至市区也是泥石路,交通十分不便,如要到市区办事,要一大清早走一个小时的路到镇政府,再坐近两个小时的车,到中午才能到达。出行不便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随着党的富民政策和对“三农”的建设,家乡交通日新月异,水泥路已经延伸到村头,从金口到市区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到镇政府办事只需要20多分钟。2005年,家乡实现了“村村通”目标,从内心感觉还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好。路通财通,近年来,金口百分之百的家庭都骑电动车,每家都有小汽车。适逢节假日,外出的家乡人回家团聚时,村头都停满了汽车。

用“吃”见证。在那个年代生活物资普遍匮乏,一个月能吃上肉算不错的,豆腐之类的是好菜,特别是到了冬天,只有萝卜腌菜,家里为了节约粮食,一天是没有中餐的,肚子饥饿是常事。早晨能在街上吃碗清粉那是奢望。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吃穿不愁。鸡鸭鱼肉成寻常物,蔬菜种类繁多,想吃什么美味佳肴上街应有尽有,小吃店随处可见。一碗郭战牛肉粉,承载着无数金口人的味觉记忆。每天早上七点,沿着金口一条街一直往东走,过了红绿灯,便会看到排着一条长龙的队伍正在郭战牛肉粉早餐摊点前等候,人手一碗牛肉粉,或配上油条,或就着面窝,或加张油饼,吃得津津有味。在童年记忆中,“小吃店”意味着脏乱差、不讲究。再回到老家,接地气的店面、精致的环境设计、热情周到的服务、久违的乡音乡情……,变化改变了我的看法。

家乡的蝶变可以说是中国千万小镇科学发展的缩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人民住有楼房、行有汽车、医有医保,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丰富多彩,每天广场上都成为孩童们嬉戏玩耍的乐园、大姐阿姨们欢歌载舞的“动感地带”,和改革开放之前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陈亭)

责任编辑:李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