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人家(配图短文)
山明秀(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2日】
字号:【大】 【中】 【小】
   
从太湖之滨—“明月湾”回来,时常游思于古村落沧桑的美丽、古朴的宁静,留恋得还想再去。当我再一次站在村落的古樟树下,鸡犬相闻的农庄生活场景,让我倍感岁月的轻松与朴实。
这里的岁月就像篱笆墙上嫩蓝紫的牵牛花,不张扬慢慢地爬得密密匝匝。村民们传统依靠种植花果为生,这里风物形胜,但村里人对外面的世界还是充满了向往,近些年不少年轻人离开了这偏僻的古村,我在屋前树后看见劳作的人很多是上了点年纪的。斑驳的木门里走出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妇,在一座风火墙边摆出了小鸡草、野苋菜、菊菜多种野菜,枇杷等鲜果、还有虾干、白鱼干等土产,悠悠做着游人的生意,闲扯时她告诉我,她有三个儿子书念得好都走出了山村。她没有跟着儿
子去城里享清福,靠子女的供养让她觉得只是活着,靠自己勤勉地劳作才能活出自我与自在,何况现在每月还有政府给的农民养老补贴和农村医疗保险。老人的话朴实得掷地有声,她的眼神里看不见一点点被生活追赶的窘迫。听着她的话,阳光下她投在地上的身影在我眼里,也变得挺直和温和起来。健谈的她又指着不远处小径旁草丛中的鸡,说是她今年新养的,这种放养的生态鸡城里是吃不到的,养稍大点捎给今年参加高考的孙女补补身体,说话间老人脸上荡漾起满足的笑纹。矮矮的豆瓜棚还有三两只芦花鸡在地上东啄一下西啄一下,咕咕叫着全然不顾道边行走的游人。 这一派乡村野趣、农庄文明似淡实美,恰如清代诗人沈德潜称之谓“人烟鸡犬在花林中”,让人流连忘返。
古村民立人重教其传统渊源流长。我手推在敦伦堂木门的刹那,仿佛手碰到进入时光遂道的按钮,时间回到了康熙年间,窗棂影出村孺用功勤读的神态,那踱步吟诵时抑扬顿挫的长腔,仿佛百年后还余音绕梁,影响着子孙后代好学求进。恢复高考后,村里已有十多名村孩考进了名牌大学,考上大学的更是不计其数。
走近几代人承袭保存下来的老屋,剥落的石灰面墙体看得见岁月的沉沙。屋内褪去漆色的板凳、米桶、提盘篮之类,它们那么不起眼地偏安于屋子的一个角落。闲下来的阿婆有一搭没一搭地想着今年果树的收成。从田头归来的阿爹坐在那把榉木靠背椅,它虽被磨得发黄澄亮,雕刻的裂纹却透露了上百的岁月沧桑。
烧饭间,懒洋洋的白猫趴在灶旁乱稻草堆里,灶前村妇准备着晚饭,窗口飘出一阵饭香。而我多想拾起丢弃在两眼灶旁的一把打水勺子,仔细看看,熏染“铜绿”的水勺说不准又是一件有些年份的古董。
天色将晚,前往古码头,十分留恋又不得不与古村惜别。望着伸入太湖的古河埠,一点点送走下沉的夕阳,送不走的是承载岁月的村光山影在我心中的映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