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媒体视点 > 正文
 
中国青年网:审计署青年干部贵州丹寨调研扶贫:根在基层 不忘初
 
【时间:2016年09月22日】 【来源:中国青年网】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青年网丹寨918日电(记者 开可)近日,审计署18名青年干部来到贵州省丹寨县进行“根在基层 精准扶贫”调研。调研团队成员在丹寨县排调镇甲石村、送偿村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为期一周的调研将使青年干部更加了解基层情况,扎根基层,不忘初心,继续为丹寨县的扶贫工作贡献力量。

审计署青年干部调研组赴丹寨调研。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

扶贫路上青年行动

20158月,丹寨县新增为审计署的定点扶贫县。审计署目前承担对河北顺平县、贵州丹寨县的定点扶贫工作以及对江西会昌县的对口支援工作。此次是审计署青年干部调研团首次到丹寨县基层调研扶贫帮扶情况。

据介绍,调研团将深入的丹寨县排调镇,是丹寨唯一的一个未减贫摘帽乡镇。

916日上午,丹寨县委办、政府办、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与调研团成员召开座谈会,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张天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瑶,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陶锦明等出席座谈会。会上,相关部门详细介绍了丹寨县扶贫情况。

丹寨县现有贫困乡镇5个,未减贫摘帽乡镇1个,贫困村96个。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系统有1.08万户3.86万人的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3.8%。

2015年以来,丹寨县委县政府与6乡镇、91个村居和70个县直帮扶单位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以“丹寨县脱贫攻坚战报”形式反映工作,产生了“排调产业”模式等。

审计署青年干部调研团和当地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他们进行走访,倾听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声音,发现扶贫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地扶贫道路贡献青春智慧力量。

调研团在甲石村生姜种植基地劳动。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

躬身力行下地头

17日上午,调研团分组到甲石村生姜种植基地,送偿村黑毛猪、山羊养殖基地劳动。

调研团成员顶着日头在生姜地劳作。锄草、拔草,从舒适的办公室走到泥巴地,调研团成员很多都是第一次干这些农活,但都学得认真、干得起劲儿。

调研团成员费翔萍从地头一直躬身拔草到地尾。“彻彻底底体会到农民的不容易。在这刚呆了一会就汗流浃背,(我们应该)珍惜蔬菜和粮食,真的是汗滴禾下土。” 费翔萍告诉记者。

据甲石村村支书杨胜荣介绍,去年甲石村成立了丹寨县甲石永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有13户农户加入,今年又新入社18户。“农户很高兴,不用出家门就可以打工了。”杨胜荣说,“今年是第一次种,农户的积极性很好,主要是收入有保障。”

据杨胜荣介绍,仅生姜,合作社今年就种植了150亩,每亩产量预计在3500斤。除自留一部分当作明年生姜种植的种子,其余都会出售给丹寨县的合作对接公司。分红按照“4411”模式,即40%的盈利分配给合作社的社员,40%分给贫困户,另外的20%平均分给村集体和合作社管理人员。

成员们不仅体会到了农户们的辛苦,还被村民脱贫的模式打动。“他们村现在有150亩生姜,每亩的利润开在5000左右,那总共就是75万。按照‘4411’模式分配的话,40%给贫困户,40%盈利属于合作社社员,10%属于集体经济给全体居民服务,剩下的10%给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利润怎么分配也凝聚了人民的智慧。”调研团成员段康弘说。

除生姜外,合作社还在种植钩藤。今年的亩产预计可以达到3000多斤,生的钩藤4块钱一斤,干的市场价最低是18块钱一斤。

杨胜荣给调研团成员们算了一笔账:“每亩生姜的收益要比每亩稻谷高3000块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