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媒体视点 > 正文
 
南方都市报:叶青:审计是改革的加速器
 
【时间:2014年06月30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字号: 【大】 【中】 【小】
    我从2001年起当了两年的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然后又是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很多代表或者委员对审计一直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为什么年年都是这些问题被审计出来,而年年都解决不了?要你们审计还有什么用?审计厅长也很委屈:我们审计只负责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政府部门。
    最近两年大家都在说,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改革越来越像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改革在理论上说都是必要的,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被改革者是改革者本身,因此,改革的前行肯定会越来越困难。现在,在审计结果面前,反对改革者应该是会哑口无言的。
    从今年的“审计风暴”中,可以看出以下一系列改革是要坚决推进的。
    一是所有的收支要纳入一个统一完整的预算,“八项规定”对各个部门的下属单位一样适用。6月25日,审计署公布了2013年38个中央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检查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再次涉及过度福利等社会热点问题。相比去年审计署公布的58家中央部门单位,今年单位数字虽然减少了20个之多,但暴露出的问题触目惊心,前所未有。一个基本原因应该是“下属单位的问题”不少。2013年,审计署主要审计了38个中央部门,并延伸审计这些部门的389个所属单位。虽然这些单位的会议费和“三公”经费比上年下降22.93%,但审计也发现一些单位仍然存在公务用车超标、公务出国违规停留等问题。还有一些中央部门将出国、公车、会议的费用转嫁到下属单位或企业。
    二是对央企员工的福利发放,要有同样严格的制度体系,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央企不能搞特殊化。比如审计报告中指出:“2006年至2013年,中钞总公司等6家单位超标准缴纳‘五险一金’等18318万余元,其中2013年达18110万余元。”违规单位能操作的资金之巨令人咋舌,监管网络的疏松令人不安。对收入分配不是没有制度。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要求“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遗憾的是原则性较强,欠缺可操作性。对于这些规定,有的央企只是挂在墙上做样子。
    三是要坚决扒开“小金库”,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审计报告指出:“林业局所属设计院等14家单位通过收入不入账等方式设‘小金库’,涉及金额3624.8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奖金等。”14家单位平均每家就有200多万元。中央部门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往往是“小金库”重灾区。现在应该坚决剥离部门所办的企业,如形形色色的培训中心。2013年4月,国家林业局所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投资1.45亿元建设三亚接待处项目,还曾挪用5000万元棚户区改造相关资金用于购置土地。因此,必须把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结合起来,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逐步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
    四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杜绝以权谋私。在今年的314起案件中,有112起是“串案”、“窝案”,涉及760多人,其中31起案件有主犯的近亲属参与。 这类案件大多以一名或几名公职人员为核心,以其掌握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支撑,案件链条往往牵扯十几人或数十人。审计署还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有意培植利益关联方“代理”作案,有的将原本可以按正常程序开展的行政审批等事项,指定中介方介入协助,并最终从中介方获得利益回流。在股权转让、招投标、资格申请、投融资等业务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审计发现此类案件80多起,涉及200多人。因此,必须实施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清理并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建设公共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和招投标统一平台。
    五是国有企业要加快改革。审计署发布了11家国有企业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涉及石油、烟草、航天、军工等领域。审计发现,部分国企违规金额动辄数百亿元,且普遍存在公车等“三公”经费超标、滥发福利、未按程序投资并致亏损等问题。因此,要全面启动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当然,我们也期待地方各级审计部门的工作卓有成效,与国家审计署一样工作出色,才能对地方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