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 正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赞赏中国力推经济结构改革
 
【时间:2015年10月14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字号: 【大】 【中】 【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期间,中国话题备受关注

在利马感受中国热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志愿者从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成员国的旗杆前走过。记者 王海林 摄

“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能否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何时进行”……10月9日至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中国话题备受关注。会场内外,时时都能感到无处不在的中国热度。

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只是时间问题

“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不是是与否的问题,而是什么时间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马库斯·罗德劳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入篮”能够更好地反映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步骤。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增加,“人民币入篮”有助于增加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稳定性,是大势所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对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是否应该将人民币纳入其中的技术评估已基本结束,正在敲定最后的评估建议。根据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在2015年底之前向执行董事会提交这一技术评估报告。

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地位以及人民币的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考虑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我们每5年都会进行审视,近5年没有考虑别的货币,只考虑人民币,这本身也是对人民币的巨大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如是说。

朱民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币地位也需要提高。中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之一,贸易比重非常大,中国的货币能不能走出去,作为交易货币、清算货币,这对中国的金融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高级副总裁考什克·巴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会的不少专家和官员都意识到人民币的国际意义,目前人民币的外汇储备增加很快,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交易也非常活跃。他认为如果“人民币入篮”,将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被使用,具有历史意义,也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契合。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数据,按照使用量计算,人民币已经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今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支付总量中占2.79%。分析人士称,“人民币入篮”将打开其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发展中国家应该获得更多话语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也是与会代表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会专家及官员普遍认为,中国本应从2010年起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美国国会一直未批准改革方案,导致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迟迟未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随后发布的公报中指出,“我们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改革的一再延迟深感失望”,并继续敦促美国尽快批准2010年改革方案。

罗德劳尔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是对中国、巴西等上升中经济体表决权的重新安排,这些国家理应根据其经济实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获得更多话语权。美国阻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做法一直受到各方诟病。

世界银行也在其发布的公报中强调,将进一步改善成员国在治理机构中的代表性,并在第九十二届发展委员会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世界银行2015年投票权审议和增资的路线图。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世界银行在投票权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为国际经济治理改革做出了表率,希望能够保持这种良好势头,每5年动态审议。他认为投票权公式要如实反映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世行能够于2017年考虑普遍增资和特别增资。

赞赏中国力推经济结构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日前发布的公报中指出:“中国目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这是可喜的。”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整体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仍保持在6.8%。

对此,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维持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不变,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经济结构稳健调整的过程,他认为中国还有很大的政策空间推动经济增长。

与会者也纷纷对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表示赞赏。巴苏指出,尽管目前新兴市场面临一定的危机,但中国正在力推经济结构改革,经济增速暂时放缓是新兴市场的必然调整过程。他相信经过调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将逐渐恢复强劲增长势头。

拉加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增速放缓是可预期的。中国经济正在从目前的投资和出口主导型转向服务业和内需主导型,这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李昌镛撰文称,虽然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增加,但中国有能力实现经济转型。他认为,尽管中国制造业和建筑行业活动放缓,但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尤其是服务业依然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记者 王海林)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