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 正文
 
独家视频|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详解总理报告出炉前后
 
【时间:2016年03月09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字号: 【大】 【中】 【小】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任内第三次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接受国务院客户端专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和看点。

最突出的要求就是,这个报告要实

报告起草之前,总理就对报告的起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工作、文风和表现形式,都要求的非常明确而具体。最突出的要求就是,这个报告要实。谈问题、谈困难的时候,要说真话、交实底;谈工作、谈部署、谈举措,要实招、硬招;做不到的,甚至虚话、大话,少说不说。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过去一年,大家都对政府工作报告里“大道至简,政府有权不可任性”一句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总理亲自加进去的。今年总理又有一些非常经典的引述。总理说,我们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还特别引用了《后汉书·刘宠传》里面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里面说了一句话,叫“简除烦苛,禁察非法”。意思是我们要去掉对老百姓的“条条框框”和不合适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政府部门官员轻易不要去扰民。

网民的建议都送到了总理的案头

网民的建议都送到了总理的案头。这些建议总理都亲自看过,并且也批示给起草组的人在起草报告过程中参考,很多建议最后都反映到了报告中。总理对网民的建议历来高度重视。据我了解,总理在与报告起草组谈话中提到这些建议。而且把其中的意见尽可能吸收到报告里了。这些建议促成了决策者要推动这些改革的决心。

总理在报告中提到“为政之要,民生为重”

总理在报告中提到“为政之要,民生为重”。甚至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财政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对要办的民生事,财力是一定要给与保障的。比如大病保险,去年已经在全国各省份都开展了试点,今年要实现全覆盖。中央财政为此还要从医保中拿出160个亿作为专项资金。今年是“十三五”攻坚的第一年,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开展脱贫攻坚。第一年光在脱贫的投入上面就增加40%以上;对于农村电网改造,总理说新一轮的改造必须把线拉到粮食主产区的机井、平原地区的机井,部署得非常细。另外,今年要有几万个村要光纤入户,要让农民分享我们数字化的成果。每一条措施的背后都与民生有关。

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25%

去年我们经济增速实现了6.9%的目标,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预期目标是7%左右,6.9%也是在7%左右,我们是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这个目标,总理在报告中也说了,这是我们在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国内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的关键时期取得的,并且建立在GDP60万亿人民币的高基数上,应该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可以比较一下,过去一年,美国的经济增速2.4%,欧元区的1.5%左右,日本的只有0.4%,和我们差不多的金砖国家如俄罗斯负增长3.7%,巴西负增长4%左右。且不说它们的通货膨胀都很高,比如俄罗斯通货膨胀高达15%。所以中国这个速度在全世界来讲还是比较快的。现在只有印度的经济增速比我们快一点,但是从GDP总量规模来讲可比性不大。印度大约是2万亿美元左右,而我们是10万亿美元。目前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在10万亿美元以上。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25%,应该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支撑来源。

这个区间的设置主要考虑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相衔接

今年总理在报告中提出我国的GDP增速会在6.5%到7%。这个区间的设置主要考虑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相衔接。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就要在2010年的基础之上要翻一番,那么未来5年,增速底线就在6.5%以上,所以我们提出的目标是符合国情的。

中国13亿老百姓要有活干才能有收入,才能过上有尊严的日子,所以就业是政府的第一考量

对经济增长速度,总理一贯有他自己的看法:中国经济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重视速度的目的是为了保就业,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中国13亿老百姓要有活干才能有收入,才能过上有尊严的日子,所以就业是政府的第一考量。截至目前,连续三年我们的就业都在1000万人以上,最近的两年新增就业达到1300多万人以上。就像总理经常讲的,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主要取决于就业是不是充分,收入是不是增长,环境是不是有改善。比如去年全国居民平均收入增速达到7.4%。跑赢了GDP6.9%的增速, 表明收入在增长。从环境改善来讲,我们过去一年能耗下降了5.6%。这些指标加总来看,过去一年的6.9%,是在世界经济这么严峻复杂、复苏这么疲弱乏力、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份成绩是不错的。

这一批代表着新发展的动能,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发展的新经济

今年报告中总理提出了一些概念,比如“新经济”。中国经济运行正处在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中。怎样看待新动能,总理在报告中有一个原则性的表述,就是要加快新旧动能的接续转化。因为新动能不成长起来,旧动能也没法改造升级。这几年,以“互联网+”、“3D打印”等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大量涌现,这一批代表着新发展的动能,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发展的新经济。在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人要分流下岗,而“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新动能为这些人在新的经济模式里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因此,新旧动能是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新动能的发展为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新动能对传统动能又形成倒逼。比如,传统动能与“互联网+”的结合形成了“众创,众包,众筹,众服”这些新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推动传统产能的体制增效升级。所以“新经济”这个词不是起草组随意写进去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强调不搞大水漫灌,主要精力集中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上。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松一松劲,不能忍受一定的痛苦,中国的转型升级可能会前功尽弃。中国经济现在面临一些困难,是我们必须要忍受的过程。只有坎迈过去了,我们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责任编辑: 傅义洲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