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审计要闻 > 正文
 
审计调查表明: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效初显(07-11-29)
 
【时间:2007年11月29日】 【来源:审计署重庆办】字号: 【大】 【中】 【小】

  2006年,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重庆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最近,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在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重庆市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差、生活条件艰苦、边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出台五项配套措施,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增加农村教师津补贴,稳定教师队伍。针对机制改革后,学校服务性收费被取消,教师收入有所下降的实际情况,2006年,重庆市财政安排2.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按每人每年1800元增加津补贴,解决了20万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

    二是建立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并从代课老师中招聘公办教师,缓解农村条件艰苦地区教师短缺问题。2007年,重庆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2000万元,增设特设岗位1390人,为边远农村中小学安排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师。同时,重庆市通过公开考试,从9658名报考的代课教师中招聘7593名公办教师,并全部充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远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是实施饮水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生活条件。2007年,重庆市财政专项安排资金3000万元,用于解决5002所饮用水困难的农村中小学打井、修蓄水池和供水管道,学校师生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活条件。

    四是实施黑板改造项目,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2006年,重庆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34万元,投入全市39个区县对农村中小学黑板进行改造,更换黑板1.40万块,维护黑板5.90万块。

    五是安排专项资金,对43万贫困女童实行“零收费”。在按照新机制的要求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2006年,重庆市政府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入学问题,作为落实改革政策、惠及贫困家庭的一项措施抓落实。重庆市财政投入2580万元,免除43万贫困女童的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女童实现了“零收费”。

    由于重庆市采取上述积极措施,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稳定了教师队伍,促进了学生回流,有力地推动了改革,成效明显。据重庆市教委反映,2006年免除学杂费的学生人数达到388.5万人,享受面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95%。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累计减轻农民负担达19.58亿元。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由2005年的99.91%和97.75%,上升到99.95%和98.35%;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由2005年的0.27%和 1.65%下降到0.07%和1.43%。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