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审计动态  >  地方动态 > 正文
 
湖北宜城:探索实施审计干部“订单式”培训模式
 
【时间:2014年06月12日】 【来源:湖北省宜城市审计局】字号: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湖北省宜城市审计局紧扣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发展要求,积极研究和探索基层审计干部“订单式”培训模式,切实提升培训效果,为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机制注入“活力”——出“订单”。改变过去“单一式”培训模式,围绕“提优强实”四字方针,将《湖北省审计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作为基础,逐一细化“各类知识自选动作”培训,推行“订单式”培训,一是把原来培训形势和内容改为自主选择;二是把往年培训的“老生常谈”课件,改为结合实战、适应形势、易学易懂、操作便捷的新课件;三是把以往培训领导说教,改为让位让时于专业授课人员;四是把原来流于形式的开卷考试改为真学真考的闭卷考试。
    
    需求结合“实战”——拟“订单”。为使学习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首先摸清现有人员年龄层段及从事的工作类别,依据技能需求特点,开设从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关财政、财务金融管理的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公文写作等业务培训。同时,积极打造“知识汲养超市”,即“1+n”模式,让参训审计人员自主选择。“1”是指必修的基础岗位业务知识,“n”则是指多个岗位业务知识,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如针对《湖北省审计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第五大项机关综合管理中审计信息宣传,组织选拔了6名青年审计干部参加新闻写作培训班,进一步加强基层审计政务信息写作队伍建设,提高新闻理论素养和新闻写作水平。
    
    资源倾向“互补”——做“订单”。针对基层审计新老断层严重、知识层面不对称、计算机人才稀缺等问题,采取了“拔尖互补交叉”式教学模式,即由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年轻审计人员和熟悉审计业务的骨干人员分别组织课件,整合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使授课人与参训学员获得更大的交流空间。通过借助资源互补,业务骨干实战经验与新进人员理论知识相互交流学习、相互掌控运用,实现了新老优势互补、经验理论互动,完成了新生审计力量培养,让年轻的审计人员尽快进入角色,挑起重任。
    
    问卷调查“选题”——换“订单”。为了掌握真实的培训效果情况,对参训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置总体评价、培训效果、指导作用、氛围如何、态度评价、对授课人评价、对培训规划设计提出建议、要求、还希望参加哪些培训等九项内容。根据测评内容,对应设置了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帮助较大、有作用、无作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评语。通过调查显示,全局培训总体评价较高,满意率达97%。针对参训人员提出的教学内容、后勤保障、学风学纪等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后勤保障服务,整顿了学风学纪,促使培训效果进一步增强。
    
    考核激励“评级”——保“订单”。将培训学习列入年度目标考核,把学员在培训学习期间的各种表现和考试成绩与年度评优评先挂钩;把参训人员的考试综合成绩与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对考试成绩获得优秀以上的学员进行通报表彰;对参训学员的考试综合成绩获得前三名的科室,分别在年度目标考核总分中予以奖励5、3、1分。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热情,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干劲,使培训学习成为各项工作目标实现的动力源泉。(杜蘅 张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