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报告  >  审计署报告及解读 > 正文
 
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答记者问
 
【时间:2015年06月28日】 【来源: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字号: 【大】 【中】 【小】

2015年6月28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中专门列明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围绕此次审计相关情况,记者采访了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

一、国务院要求审计机关对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您认为有何背景和考虑?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的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审计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从依法治国的高度,对审计工作作出了部署。2014年11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要求,2014年8月起,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开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情况的跟踪审计。

二、开展跟踪审计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开展这项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法定职责和任务。与其他审计相比,此项跟踪审计范围更广、内容更多、责任更重,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开展这项工作,可以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

第二,开展这项跟踪审计,是保障中央政令畅通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奋斗、靠发展,靠各地区、各部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措施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总的来看,各地区、各部门能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但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部门和地区在落实的方式、内容、措施,以及落实程度和力度上,还有亟待改进的地方。通过跟踪审计中,揭示典型问题,推动落实责任,力求打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打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同时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第三,开展这项跟踪审计,是充分发挥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需要。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但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特别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下行容易使风险积聚。通过持续跟踪审计,促进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好政策效果,逐步消除风险隐患,维护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第四,开展这项跟踪审计,是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制度要红利,最终保障和改善民生。虽然这些年改革一直在推进、制度一直在完善,但有关方面的进展情况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直接关系改革的深化和民生的保障。这些都是我们在审计中重点关注的情况。

三、您认为跟踪审计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总理要求,审计机关做政策落实的“督查员”。通过跟踪审计,促进及时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及时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同时关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打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打破“中梗阻”,从而保障政令畅通,维护财经法纪,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四、跟踪审计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答:围绕中央稳增长等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各级审计机关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重点,也是跟踪审计的五个抓手:

一是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工程,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审查规划立项、投资审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竣工验收、项目运营等各环节任务完成情况,促进各方责任落实,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促进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二是促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关注财政资金应投未投、该用未用和效益低下问题,以及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范围不完整、工作进展慢、通过虚列支出突击安排等方式规避清理盘活等问题,推动加快清理盘活进度,推动同类别专项资金整合优化,促进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制度。

三是促进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关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民生、区域开发开放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情况。如,财政政策方面,重点关注各地区是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保障在建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税收政策方面,重点关注各地区是否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加大整顿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等降费力度,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货币政策方面,重点关注各地区是否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为重大项目融资提供保障。产业和民生政策方面,重点关注各地区是否加大对养老、健康、保险、科技等各类服务以及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否出台具体措施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节能环保、文化体育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开发开放政策方面,重点关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落实情况,关注各地区、各部门是否根据中央部署及时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落实分工任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

四是促进简政放权。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地区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进度和效果,以及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力度,着力关注行政审批权下放后,政府职能是否转变到位,转变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规则,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创造制度条件。

五是促进防范经济领域风险隐患。审计还要关注深化改革中可能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重点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变化,跟踪反映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等发展情况和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变化。

五、跟踪审计跟其他的常规审计有什么不同?

答:从审计组织实施角度讲,跟踪审计时间范围跨度大,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审计工作;审计对象范围更广,2015年一季度审计署对35个中央部门和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审计,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组织对所在地区进行了跟踪审计。此外,跟踪审计结果的反馈形式更多样,时效性更强。通过专题报告、审计报告等多种形式向国务院及被审计单位及时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边审计、边通报、边督促整改。

六、审计人员如何应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这样一项新任务的挑战?

答:跟踪审计任务对审计人员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来讲,还有些不适应地方,例如,既要依法审计,又要历史、辩证、客观地看待审计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具备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的本领,要学习运用好政策,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水平,同时还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与判断,认清单个事项与体制机制、当前增长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等。需要审计人员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增长才干、锤炼本领,切实发挥好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

七、跟踪审计发现目前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答: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周期长、开工不及时、建设推进慢。如有43个项目向中央主管部门申报超过半年未获批复,最长4年7个月;另557个已批准项目未按计划开工。二是一些部门和地方简政放权力度不够。如,12项行政审批事项尚未按要求取消或合并;15个省自行设置的13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尚未取消;有的部门单位还将行政审批相关事项直接委托或变相指定所属单位办理,2014年违规收费7.24亿元。三是有关部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不够协调。如“三证合一”尚未出台全国统一办法,造成跨区域办理业务困难;在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等措施实行后,要求提交验资或年检证明的50多部规章未及时清理等。四是有关部门落实进出口通关服务便利化措施未完全到位。如抽查80家进出口企业发现,2014年进出口环节服务性收费仍有81项;抽查59家企业办理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免税情况发现,审批涉及6个部门、周期5个月左右;海关与质检、口岸与产地之间尚未实现检验检疫结果全面互认,仍须分别办理。

八、解决跟踪审计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有什么针对性建议?

答:要解决当前问题,我们提出了三点:一是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建立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协调机制并定期跟踪序时进度,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各部门、各地区应建立任务清单制度并加大督查力度,并及时研究解决政策措施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通报各部门和地方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三是进一步强化追责问责机制。对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措施中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政令畅通。

九、跟踪审计揭示这些问题后整改效果如何?

答:从最近了解的情况看,对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各地区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各部门、各地区都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发展改革委、水利部、铁路总公司对于进展缓慢、投资完成率低的重大工程均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快审批力度和资金下达以及强化监督,推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继续加强简政放权,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条件,整治利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针对2015年第1季度审计反映的问题制定出台或审议通过管理办法、制度文件13项。二是截至2015年6月上旬,审计反映的14项问题中,1项已得到整改,10项已部分整改,3项正在整改。其中,关于项目审批周期长、开工不及时问题,发展改革委正在对指出的43个项目逐项梳理,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尽快完成核准工作,其中2个项目已批复可研报告。557个已批准未按计划开工的项目中已有183个开工建设。46个重大水利工程投资完成率上升到88.9%。6个铁路项目通过调整账目、追赶工程进度等方式整改多报的投资完成额22.50亿元。关于简政放权力度不够问题,环境保护部等3个部门取消4项未按规定取消或合并的行政审批事项。15个省自行设置的13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中已取消74项。发展改革委所属中国价格协会、国土资源部所属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停止有关项目收费。关于“三证合一”改革推进较慢等问题,工商总局高度重视,会同相关部门多次研究,并赴江苏、辽宁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确定了证件载体、时间安排等具体推进方式,向国务院提交关于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强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梳理涉及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需要修改的123件部门规章,送相关部门尽快清理;关于通关服务便利化和进出口环节免税方面,海关总署先后取消了海关预归类服务、纸质和电子《代理报关委托书》、安全产品后续服务等3项经营服务性收费,以及面向自理报关企业的数据传输收费;财政部将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免税政策审核周期缩短到2个半月,在今年印发年度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免税政策执行方案时,预拨2016年度部分免税进口额度。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上旬,审计署2014年三、四季度跟踪审计中促进新开工415个项目、完工856个项目,另有300多个项目加快了实施进度。资金拨付进度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和其他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一些风险隐患得到及时防范和化解。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