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综合论坛 > 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
陈青(江苏省无锡市审计局)
 
【时间:2011年01月27日】 字号: 【大】 【中】 【小】
    
    【摘要】本文从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基点,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概念、驱动因素和服务对象,并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为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评价;有效实施

        一、从审计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管理道德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构建企业和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基本思想。目前,最为流行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表述,是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作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它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也是通过维护劳工权益、热衷公益事业、捐款、保护环境等途径实现。从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来看,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一种受托公共责任。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使用大量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同时又需要员工、出资者、供应商、用户、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合作。随着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和经济伦理思想使人们对责任的认识不断深化,客观上要求企业在享受权利,创造价值的同时,必须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生态环境、慈善和公益等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下面从企业的功能、权利、责任的相互关系为基点,从审计的角度将企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
    (一)经济责任: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创造价值是企业
    承担社会责任的优先选项。其经济责任包括: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为社会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投资者资本的保值增值及丰厚的回报;创造和积累企业利润;债权人按时收回资本和获取利息的保护;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二)非经济责任按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对政府的责任: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照章纳税;执行国际通用标准;执行行业准则等。
    2.对员工的责任:员工劳动保护和休养;员工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薪酬福利政策;员工发展与培训;帮困救助等。
    3.对消费者的责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售后服务情况;安全生产状况;广告的真实程度等。
    4.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责任:企业对污染的控制和环境的改善的措施及投入;资源的利用、节能减排;产品的绿色程度等。
    5.对竞争者的责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无干预市场、控制市场行为;无贬低、毁损竞争对手行为;互利双赢机制等。
    6.对社会贡献责任: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灾区建设、公益捐赠及赞助等。
    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审计人员也即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从而确定了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几个重要审计界定
     (一)企业社会审计的驱动因素
    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承担过多的社会职能和是市场经济时期普遍漠视社会责任的两个极端,企业过度的逐利行为导致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事故、偷税漏税、劳资冲突等问题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宗旨相悖。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编写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提升企业形象、进行战略决策、应对消费者压力以及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工具。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治理机制,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驱动因素应运而生,首先是必须遵守法规的要求,比如财务报告制度和环境报告制度的要求。其次,审计可以赢得利益相关方的信心或者信赖,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利益相关方的支持。第三,希望利用审计信息得到确认的过程,来促进管理层或者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更好的决策。第四,审计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体系,通过应用持续改进的标准和程序,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审计服务对象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应定位为为利益相关者服务,其利益相关方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前方利益相关者,比如公众、媒体、消费者、社区等,他们希望对企业产品和信息进行了解,获知企业将为其带来什么影响和问题。二是内部利益相关者,涉及到公司的投资者、管理层和董事会,需要确定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正确经营决策。三是后台的利益相关方,比如政府和监管者,他们需要了解企业风险和违法情况等,以便于宏观管理和更好的监管。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
    社会责任审计在国外称之为社会审计,美国学者米切尔•谢勒和大卫•肯特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强化组织社会受托责任的工具,以便组织的管理者解释、辩护其决策”。日本专家三泽一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一种检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审计”。在国内学术界,阳秋林教授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叶陈刚和罗水伟则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客观的收集和评估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一贯性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表专业意见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由此看出,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定义的具体内容,在认识上仍有所差别,但其总目标却是一致的,即: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监督与评价
    (一)把握审计评价原则
    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和实际,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原则,要求审计揭示企业是否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包含了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相关信息,以确保利益相关者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决策和行动。2.实质性原则,要求审计评估企业确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采取哪些实质性的行动和措施,以及其可能的实现程度。3.回应性原则,要求审计必须评估企业是否对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政策、相关标准作出了回应,是否对这些回应予以充分的说明。4.可靠性原则,审计在收集证据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必须建立在准确、中立、对比性基础上,以便准确分析和判断其是否有效履行其责任。5.重要性原则,要求审计明确哪些事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突出评价重点。
    (二)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由于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广,涉及面宽,复杂多样,因此在评价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格外重要。1.应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为辅。对于经济责任方面的评价,可以采用定量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非经济责任则应以定性分析为主。鉴于社会责任审计内容宽泛且各个企业差异较大,因此审计评价内容不可千篇一律,必须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产品性能、企业产权结构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评价应具有层次性。评价时注意把握与财务审计或绩效审计评价的区别,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不属于法律硬约束范畴,因此在分析时应按照层次性进行分类,如分为不可接受、可接受、满意和非常满意等层次,并按照权重量化评分,便于与同行业或历史资料比较。3.应充分发挥审计的促进功能和建设功能。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从宏观角度对整个社会以及微观角度对企业自身,解释存在的社会质量问题可能带来的短期或长期危害,及深入分析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推动企业更恰当的承担社会责任,达到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提升整个社会价值的目标。
    (三)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
    从目前中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1.明确我国社会责任审计主体。虽然,我国学者们对社会审计主体的认识尚不明确,或多或少阻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但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审计资源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等因素决定我国的社会责任审计在现阶段应当采用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补充的多主体的审计形式。政府审计机关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公共性,对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国有控股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社会公众极度关注的事件方面,应由政府审计实施,既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又能达到促进经济、人文、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考虑到需要满足投资者、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时需求时,其经济有效的选择是将部分监督权委托给社会审计机构,通过社会审计的鉴证,企业从而获得社会、消费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灵活性的优势,就企业存在的缺陷和弱点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使企业规范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
    2.选择恰当的审计方式。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提供了指导方向,在明确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审计现状,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在不对财务、绩效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组织可以通过自主决定或授权或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2)结合型审计。在开展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的同时,尝试附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事实上审计机关在进行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等情况的审计。(3)综合审计。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绩效情况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既要明确区分财务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又不偏重于某一侧面,使各个层面同时得到兼顾。实际工作中,审计组织应当根据审计目的和要求,恰当选择社会责任审计的方式,以期达到最优的审计效果。
    3.挑选胜任的审计人员。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仅依赖现在的审计队伍很难胜任,客观上要求在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时,采用联合审计的模式,以审计人员为主导,借助环保、工程、科学、社保、产品质量监管、税务、统计等专家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共同完成审计。同时,还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教育,提升审计人员在环境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工程学、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的素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责任审计队伍。(陈青)
    
    参考文献:
    [1] 阳秋林. 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J].财会通讯2005.(2):90
    [2] 叶陈刚,罗水伟. 试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形式与报告[J].财政监督2009.(9):13
    [3] 黄溶冰,王跃堂. 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J]. 华东经济管理. 2008.(11)
    [4] 完绍芹,郑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评价[J].中国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133
    [5] 黎友焕,郭文美.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审计工作新思路[J].中国审计.2009(16):37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