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综合论坛 > 正文
 
论企业坏账损失的审计方法
徐开盛(江苏省昆山市审计局)
 
【时间:2009年07月27日】 字号: 【大】 【中】 【小】
    
    商业信用不可避免地带来坏账损失,这是市场经济中不可忽略的现实问题,坏账损失既然是不可避免的,会计上就要对其进行核算。在核算中对坏账损失的确定和提取关系到企业盈利、国家税收的交纳和企业资产真实性状况。审计中应正确理解国家有关政策,认真把握对企业坏账损失的确定、提取、税金交纳审计。
    企业坏账损失确认的审计。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需要从企业资产中剔除掉,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从概念看坏账损失同应收款关系极为密切,作为坏账损失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被确认为收不回来的应收款才可能作为坏账损失,但并不是说所有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都作坏账损失处理,还可以有其他会计处理方法,比如债务重组等。分析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1、应收账款数额小,而追讨费用大于其应收款金额,如一笔外埠的应收款只有几百元,如派员上门追讨,花费的差旅费就可能超过应收款项,过了追溯期,就形成了坏账损失;2、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3、受骗上当找不到户主的应收款,如企业为急于推销自己的商品而放松了对对方的资格审查,商品发出后,骗子拿到货物逃之夭夭,成为无主的应收款;4、债务人死亡或破产,无法履行偿还债务。对坏账损失的确认,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而根据坏账损失的定义,一般认为有确凿证据或明显迹象表明已无法收回的应收款,其特征有:债权人和债务人关系成立,债务行为存在,无法收回的金额已确定。按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坏账的界定标准是: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收不回的款项;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超过三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按上述政策,对坏账损失确认,审计中应重点检查以下几点1、要严格甄别坏账损失是否属应收款内容,有无不是应收款内容列入应收款,造成人为的“坏账”比如无偿提供赞助资金、援助的物资,发生时就应作为营业外支出; 2、有无逾期未满三年的应收账款或把所有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都按坏账损失处理的现象,如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为了减少损失,避免债务人破产清算,同意削减债务人所欠的货款,此类情况应按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会计核算;3、有无虚假的坏账损失,例如: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虚开销售收入,形成一笔假的应收账款,又不及时清理,挂账三年以上,名义上形成坏账损失。
    企业坏账损失提取的审计。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坏账损失提取只能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采用备抵法,关键是要对坏账损失进行预计,预计方法有多种,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等,企业可以任意选用,但一经采用,就不得随意改变。在审计中对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重点检查企业计提的方法和比率有无随意变更、范围有无任意扩大,下列各项按规定不应列入计提范围:1、计划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的;2、同关联方发生的应收账款,由于其属内部款项;3、其他逾期款项,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另外,对企业持有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和预付款不能直接计提坏账准备。应收票据虽然属于应收款项,相对地说应收票据发生坏账的风险比较小,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即使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也只有在应收票据票面金额转入应收款后,才能计提坏账准备。对预付款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已不符合预付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购货物的,也应将原计入预付款金额全部或部分转入其他应收款项后,再对转入的其他应收款项部分计提坏账准备,对未转入其他应收款部分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审计。企业为核销坏账准备的提取和转销,会计上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其贷方发生额反映坏账准备的提取数,借方发生额反映坏账准备的转销数,该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已提取但尚未冲销的金额,该科目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已冲消但尚未提取的坏账准备额。企业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损失实现转销时,应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科目。但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有些企业为了简化核算,对已确认的坏账损失又收回的,会计分录直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坏账准备”。例如:企业收回一笔已冲销的应收账款2万元,直接借记银行存款:2万元,贷记坏账准备:2万元。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已确认的坏账损失,以后又收回的,应先恢复应收账款明细,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再将收到的款项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应收账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这样、一方面便于分析债务人财务状况,反映出债务人企图重新建立其信誉的愿望,另一方面使“管理费用”和“坏账准备”这二个会计科目核算更加清晰,对这一现象审计中应加以纠正。
    企业坏账损失对交纳所得税影响的审计。审计中应加以重点关注。税法规定,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未应收账款余额的5‰,对于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税法准予确认,并按实际发生额做税前扣除。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提取的比例由企业按相关规定自行确定,有的企业计提坏账损失比例高于5‰,从而造成了税法规定与企业自身提取坏账准备之间的差额。对于这部分永久性差异,企业在税前应作如下情况进行纳税调整: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为借方余额或虽为贷方余额但小于年未应收账款余额5‰,即坏账准备余额低于按税法规定(5‰)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余额时,应调减递延税款;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且大于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即坏账准备余额大于按税法规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余额时,应调增递延税款;对企业多计提坏账准备需冲回时,应相应冲减递延税款;企业发生坏账损失时,也需要转回该部分递延税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