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综合论坛 > 正文
 
基层审计机关推进绩效审计的思考
赵强(江苏省滨海县审计局)
 
【时间:2009年04月28日】 字号: 【大】 【中】 【小】
    
    开展绩效审计,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国家审计署和江苏省审计厅在今后几年的审计工作规划中,均对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基层审计机关也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扎实推进绩效审计。
    从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现状来看,开展绩效审计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审计力量人手不够足。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大多只有二十个左右,而真正在审计一线的审计业务人员只有十几个。当前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审计工作面广量大,审计工作任务多,压力大。目前任务重、人手少是基层审计机关共同面对的尖锐矛盾。虽然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现代化审计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但这一矛盾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始终困扰着基层审计机关。要开展比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更为复杂的绩效审计,必将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审计人员素质能力不够强。现有审计人员结构上是财务人员多,知识结构单一,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是会计、审计等经济类专业毕业,而熟悉经济,法律、管理和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在现有审计人员中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的人员多,而具有经过多个经济管理部门工作阅历的人员少。现有审计人才结构、知识结构的矛盾也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又一大制约因素。三是审计评价的指标标准不够明。绩效审计涉及被审计单位管理的全过程,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既无可遵循的相关准则,也无可参照的专业方法,缺少绩效审计所需的各类非财务指标。要制定适用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需要各级审计机关进行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
    针对存在的上述制约因素,基层审计机关除了应该通过合理调配审计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强化考核激励等方法,为开展绩效审计积极创造条件外,还要探索创新,积极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要区分阶段。推进绩效审计不能急于求成,要分阶段稳步推进。现阶段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审计人员素质来看,难以全面的开展效益审计。基层审计机关要推进绩效审计,不能搞一刀切,必须遵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来推进绩效审计的深入开展。现阶段要围绕财政支出领域进行探索,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即政府行政成本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效益审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审计。
    二要选好项目。认真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首要环节,所选审计项目审计机关自身一定要有能力胜任。根据现阶段的特点,推进绩效审计,一方面要在结合上下功夫,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开展“独立型”的绩效审计,注意选择资金量大、社会公众关注度高、评价标准比较明确的项目作为开展绩效审计的突破口。项目一定要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相关,审计后的成果可以及时利用。
    三要编好方案。要根据确定的审计对象,在充分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审计方案。独立型绩效审计方案主要包括具体绩效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内容、评价标准依据及具体取得方式。结合型绩效审计方案除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外,应就选定绩效评价的方面作出细化规定,包括评价重点内容、评价标准依据、取得方式等,都应在审计方案中得到具体体现。
    四要科学评价。审计评价是绩效审计的关键和核心,审计评价应当坚持依法评价,用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行业标准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作为评价尺度,力求用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观念公正地作出评价。审计评价的重点是项目或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主要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即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在审计评价中,要做到共性与个性、定性与定量、效益与公平相结合。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