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综合论坛 > 正文
 
解决“廉而不为、廉而不勤”应构建“三项机制”
戴明乾(江苏省阜宁县审计局)
 
【时间:2016年11月01日】 字号: 【大】 【中】 【小】

在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少数干部思想困惑增多,做工作干事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循规蹈矩、看风使舵、明哲保身的多了,干实事、勇创新、敢担当的少了,出现了廉而不为、廉而不勤等问题。这在审计机关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个大问题不解决,后果很严重。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靠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笔者参考一些地方的成功做法,结合形势和政策,思考研究认为,需构建以下三项机制。

一是鼓励激励机制。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与其利益有关。同社会人一样,审计人也有基本的、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应当在合规范围内,尽量尊重、保护和满足审计人的正当和合理利益,这是调动审计人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和条件。如何在加强纪律约束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调动审计人的积极性?大方向,就是要打破“大锅饭”和“轮流坐庄”的旧习俗,实现差别化政策,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消除单纯论资排辈、跑官要官、搞人身依附等“劣币驱逐良币”的负向激励政策,真正达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让审计人的利益实现与审计事业的发展融合到一起,让审计人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相得益彰。形式上,既要注重精神荣誉鼓励,通过立功受奖、颁发荣誉称号、巡回报告、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和宣传活动、选派参加院校培训和疗养等形式,肯定和褒奖审计人的杰出表现,以及取得和创造的成绩和成就,也要兼顾物资福利激励,完善和提高审计人的福利待遇体系,以单项考核办法,尤其要以综合绩效管理和考核,为抓手和参照,整合和利用存量奖励资源,实行论功行赏,多劳多得。

二是能上能下机制。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取向和提倡,会让人在利益权衡和获取过程中,对自身行为产生调节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用人的风向标作用,他曾经说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当前,审计机关选人用人工作,有一积弊亟待清除,即干部只能上,不能下,上去的干部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似乎进了保险箱,即使工作平庸,碌碌无为,混字当头,也照样占个位置,稳当太平官。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上升通道被封堵,渐渐磨掉和消蚀了锐气和冲劲,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活力的缺失。所以,要想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必须坚持标准,并以考核末位淘汰和竞争上岗等形式,实行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促进形成干事、干净的政治生态。具体地讲,就是要按照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实行优胜劣汰,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使其有舞台、机会和位置,让那些平庸官时刻感到“为官不易”,混不下去,而不愿当太平官,进而发愤图强

三是容错纠错机制。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审计机关党员干部中,既有少数不想干事、混日子的人,更多的是想干事,顾虑重重的人。后一种人,之所以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放不开手脚,就是怕自己想了干了,担心失误或出错,而被求全责备,担心触碰到一些把握不准的“高压线”和“红线”,而被问责究责。于是,受到不干事、不出事、活得很滋润的负向激励,而明哲保身,不敢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和试,缺乏锐意进取的激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一大批实干家,需要营造鼓励、保护实干的宽松向上环境。要一边严明纪律,一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为改革创新者撑腰壮胆。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干部,把握好“三个区分”,即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采取民主评议、约谈提醒、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相对温和软性的方式,帮助干部纠正失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戴明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