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综合文苑  >  短文诗歌 > 正文
 
志在千里 初心不忘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时间:2021年04月23日】 【来源: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字号: 【大】 【中】 【小】

在南京培训的日子里,学员公寓书架上的60多本书令人惊喜,夜深人静之时默默伏案阅读一会儿会让人褪去一天的浮躁,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采访实录系列让我感受颇多,尤其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很薄,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繁复的精巧渲染,都是知青和乡亲们的细致叙述,串起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青春年华;这本书很厚,知青七年,点点滴滴都是对青年习近平以身作则的记录,三十余载,字字句句都对是中国农村筚路蓝缕发展的描述。

书中的青年习近平不仅是全体青年党政干部的榜样,而且是全体中国青年的榜样。一方面,积极寻求上进,锲而不舍地写了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一次一次被拒绝,一次一次重新来过,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望,却从没有一次因此而绝望,他用能力、用执着走过了蜿蜒曲折的入团之路、入党之路。另一方面,无论是什么身份,他都始终尊重人、帮助人、团结人、想人所想。作为普通的知识青年,他就努力团结人民群众,不诉苦、不抱怨地坚强劳动,办社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导百姓;做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当机立断、排除阻碍,与社员一起打坝造田,提高粮食产量,远赴四川学习沼气池建设方法,用科学实践、实事求是,打破“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只要是对人民生活有益的事情,他便会克服任何阻碍去做。在天下汹汹的时代洪流中,习近平身上的“科学精神”令人震撼,在人情汹汹的阶级斗争时期,青年习近平已经在敢为天下先地用实践检验真理。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我深深地感受到他身上的这种倔强精神。我想这种精神是源于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源于与生俱来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源于他胸怀为人民谋幸福的抱负。他15岁去梁家河黄土地时还是一个迷茫、彷徨的少年,22岁离开时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七年里,他虽吃苦受累但初心不变,从怀有距离感到和群众打成一片,七年里,他争分夺秒学习,脚踏实地做事。他以人民公仆的姿态,以陕北高原为政治生命之根,立下了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所谓立身先要树德、晓义、明理;再者,学一技之长傍身;进一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小则助人为乐,大则治国安民。青年习近平正是用他的学识、为人和能力在梁家河立身立志,也是以此为基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古有杜甫贫苦之时在茅屋中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豪气干云却郁郁而终,令人扼腕。青年习近平自梁家河起便心系人民,他不仅是要乡亲可以衣食无忧,这是他在黄土地上立下的承诺和他笃定的信仰。

除了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和青年习近平“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求学精神也令作为年轻人的我感到汗颜。青年习近平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在辛苦劳动之余,坚持在昏昏暗暗的煤油灯下夜读的身影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在一书难得的时代,他下乡背的是书,四处求的是书。口粮匮乏,劳动艰辛,他不因此而懈怠,不囿于生存需要,不屈于身体疲惫,他坚持以精神食粮丰盈自己。我们常常以“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为座右铭,而青年习近平才真正是在奋斗的青春里将其铭记于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识和修养会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在衣食住行上已然没有困难,我们就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读书。论语有云“不读诗,何以言,不学礼,何以立”,只有在青年时代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涵养,努力开拓自己的眼界和认识,努力锻造自己的能力和品格,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真正成为祖国的中流砥柱,成为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人。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作为祖国的青年一代,我们更应用心学习梁家河精神,直面苦难,磨练意志,学会“于无声处听惊雷,从无字句处读书”。梁家河这本无字大书,让青年习近平懂得了实事求是,懂得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根本,懂得了自信自立自强在苦难中的力量。青年习近平经历了七年的艰苦岁月,却依然能干事,能成长,能立鸿鹄之志,年轻的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又凭什么不努力? 我们作为年轻一代,每个人都应该要有一股气:敢于挑战的勇气,绝不信邪的正气,知难而进的骨气,处变不惊的心气。

曾经读过一段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要能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那么你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民、学者、医生、教师或是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材。”我们这一代人在家庭的呵护下长大,大多数人所经历的挫折较少,可能稍一吃苦便常常抱怨不迭,遇到一点问题就怀疑人生,偶尔碰壁就畏葸不前,然而想想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所经历的“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生活关”以及重压之下的“思想关”,我们经历的算什么困难呢?如果轻易就被打倒,那便是一个懦夫,是不配喊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的,是不配说自己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我们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和勇气,应该心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态度,以不畏千难万险的意志品质为人生铠甲,无论遇到什么坎坷,无论要走过什么泥泞,不畏道阻且长,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信念,去上下求索,葆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人生如逆旅,谁无暴风劲雨时?唯有坚持,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也回荡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缩影,其中的精神与哲理却闪烁着明媚而耀眼的光辉,注定历久弥新,需要我用一生去品读,去实践,去理解。(审计署2021年度会计基础培训班学员、山西省审计厅 殷建峰)

责任编辑:高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