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综合文苑  >  短文诗歌 > 正文
 
难忘那“乡间戏”(短文)
侯天柱(江苏省赣榆县审计局)
 
【时间:2014年02月07日】 字号: 【大】 【中】 【小】
    
    小时侯我经常看戏,但从来没有进过戏院,而是在乡间,在村子里的稻场上。哪天要演戏了,就预先在场里栽上几根柱子,上面搭几根横竿,中间挂一道用芦苇做成的幕子,两边用布做成两个帘子,供演员“出将”、“入相”,里边是后台,外边是土堆舞台,然后在舞台的前边用石灰画上一条白线,线的外边即是观众席。观众自备板凳,长凳、方凳、高凳、矮凳都有,有的还会就近找些砖头、土坯。而我常常是什么也不带,与小伙伴们早早地赶来,席地而坐,而且是在第一排。

    那时候,村里没通电,演出时用的是汽油或马灯,汽油灯特亮,亮得刺眼。每当这时整个村庄比过年还热闹,乡亲们扶老携幼,或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说说笑笑,从四面八方向演出场地涌来。

    演员和乐队都是本村文艺爱好者,他们都是农民,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才能演出。一般演戏都在农闲的时候多。乐队只有锣、鼓、镲、二胡、笛子、板胡等。

    记得有一次,报幕的是一个穿着红花布上衣的姑娘,衣服上还打着补丁,后脑勺扎着一条长辫子,看样子是演《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她说:“大家静一下,演出就要开始了。”台下的人群一阵骚动。演出正式开始了,台下就乱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说前边的还站呢,结果坐在地上的站了起来,坐在凳子上的则站到凳子上,但即使是留着地方也挤不进来了。

    那时,有一点我不明白,就是演员在台上演,台下总会有人拿着台本说台词,台下说一句,台上学一句。后来听大人说,这是避免演员在台上出错或记不住台词而冷场或闹出笑话来,据说有的演员连一字也不识。那时我们看得最多的是“革命样板戏”,有时也有些地方戏曲,但不管什么戏,大家都满怀热情地去看,有时竟一连看几场仍然热情不减。

    散场时,已经深更半夜了,有的小孩早进入了梦乡,家长的喊叫声声入耳。村庄又一次沸腾起来,扛凳子的、抱小孩的、搀老人的、大人小孩流向十村八店的乡间小路上。他们边走边议论,有的汉子索性扯开嗓子学着戏里的唱腔唱道:“提篮小卖,哎嗨哎嗨哎嗨哎——,拾煤渣,担水哎——劈柴,也——靠她。……”

    啊,淳厚的乡亲们,难忘的乡间戏。(侯天柱)
    
    
【关闭】    【打印】